
台湾无党团结联盟主席林炳坤寄语新华网:正确报道 功在两岸
新华网:刚才您谈到两岸之间的交流促使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感觉有了很大的变化,您认为两岸的民间交流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再推进一步呢?
林炳坤:我想民间的交流到目前为止,可以讲是全面展开了。最早是有一些论坛,很多专家、学者、教授的互访,办座谈会等,现在推广到了宗教、文化和基层的交流。基层的“民意代表”包括村里长的交流。这样的交流活动确实使两岸更加了解彼此。
但我更觉得真正的交流并不仅仅是开论坛,今天三千人、明天五千人,后天一万人……而是大家互通、联姻,我想这个才是真正落实民间交流。你有一个大陆来的媳妇,你会骂她是“共匪”吗?不可能,她那么好,顾家、照顾公公婆婆非常好,人家就会说娶大陆老婆不错,就会有更多的台湾人想娶大陆媳妇,这样就变成一家人了。所以基层的交流我是觉得更好,当然论坛是一个平台、一个管道,但是我更希望有更多的实质交流,包括学生的交流。
我也在推动一个工作,就是交换学生,你那边的大学生可以到这边来修学,我这边的学生到你那里去修学,大家都交到很多朋友,这样的交流很重要。我觉得大陆学生真的是很用功,尤其在学术上都有很好的成果。所以我希望两岸的学术交流不光只是教授之间,我觉得交换学生非常非常重要。两岸的学术界也可以创建一个模式,统筹来运作,比如某一个基金会来协助办理,由各基金会去募款来办夏令营,我觉得这个可以由两岸的一个基金会把更多的财力投入这一块。比如每年厦门大学大和台湾成功大学办夏令营,不要叫一二十个,可以一两百个,让更多的学生过去以后可以露营、唱歌、跳舞。现在我们台湾也非常开放,什么时候暑假可以小“三通”到厦门,到你家住住,不用拿多少东西,背一个背包,我就到你家住一个礼拜,大家感情会很融洽。
新华网:您觉得进一步的交流是真正融入到社会的日常生活当中,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而不仅限于一次。
林炳坤:对。
新华网:在进行民间交流的同时,两岸的高层互访不断,您认为两岸政治协商受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林炳坤:最近我在台湾常听到一个论调说,大陆一直希望马英九可以实现就职演说时的承诺,就是所谓的政治对话、和平协议,但马英九希望大陆给台湾更大的政治空间和国际空间。但是大陆讲得很清楚,“没有政治对话哪来的国际空间?”政治对话并不代表政治摊牌,对话也可以各自表述,但是至少已经开始谈了,可以谈你在政治方面的想法,像现在一个中国的框架,我们吴伯雄讲一个中国的架构,框架和架构这只有中国人才懂得这个语言,这也就往前迈了一步了。
所以我觉得如果两岸能够增加一点互信,大家不要猜忌就好,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两岸领导人要增加一点互信。习总书记的“四个坚持”,表述得很清楚。所以我是一直希望说两岸如果能够通过对话增加彼此的互信,对两岸未来的发展,我觉得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新华网:您觉得通过民间的交流和对话,有没有转变一部分人的思想呢?
林炳坤:两岸生活水平不一样,现在上海生活水平和台湾差不多了,但是其他一些城市还是差台湾一大节。生活的习惯、生活的水平和法律的认知是两岸目前需要再继续磨合的。没有磨合到某个程度的话,没有办法谈。
比如我今天在台湾生活得很好,因为我知道这个是违法,那个是合法;到大陆生活后则不知道,很多台湾老百姓到大陆来不知道法律的规范,所以要让两岸的生活规范、法律认知、生活水平接近,我想未来才会往统一方向走,如果这个差距没有办法解决,就会一直维持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