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作为第四届海峡论坛重要主题活动之一的首届共同家园论坛在平潭综合实验区举行。来自两岸各界人士600多人汇聚一堂,共同研讨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大计,共叙两岸同胞一脉亲情。
首届共同家园论坛大会除了由两岸知名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外,还围绕平潭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平潭打造成为两岸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和枢纽的政策和措施、平潭建设台胞宜业宜居家园的政策和措施研讨等话题进行深入研讨。
发挥先行先试优势
去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总规》,提出要把平潭建设成为“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那么,平潭开放开发优势在哪?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
平潭区位突出。平潭距离新竹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平潭-台中”海上直航只需2个多小时。“截至目前,‘海峡号’运载旅客已突破5万人次,两岸海上直航通道的建立对于平潭打造两岸人流、物流枢纽中心具有重大意义。”台湾华冈公司董事长洪清潭认为,平潭要发挥这一区位优势,不仅要打造台胞“第二生活圈”,还要在现代物流贸易上进一步突破。
平潭是一块“实验田”,最大的优势是先行先试。“平潭综合实验区是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国家级综合实验区,也是全国第一个两岸综合实验区。在平潭所进行的‘综合实验’,实际上是被赋予的一种涉及领域广、改革开放深度大的整体性实验。”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教授李义虎认为,“综合实验”意味着平潭不局限于经济体制改革,也不是单项领域的创新,而是经济、社会、文化乃至政治等的综合性体制创新实验,平潭一定要用足用好各项政策。
进一步深化民间合作
平潭开放开发要坚持多层面、多形式、多主体对接台湾,不仅对接大财团、大企业,更要注重对接台湾中小企业、普通民众。
“公权力的对话、合作、引导很重要,但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民间社会可以在两岸和平发展进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国深说,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最大特色就是在“小政府、大社会”的制度环境下,让两岸的民间社会力充分展现创造力,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社会管理模式、经济体制、法律制度等,为两岸合作交流提供“样板”。
“当年‘小三通’的开通,民众的推动起了很大作用,推动每一件事情都是不容易的,有时候应该‘先民后官’,由两岸民众先去尝试、推动。”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对此说,平潭的开放建设给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提供了一个创业发展的平台和机会,一定会深受台湾同胞欢迎,也希望两岸民间交流进一步深化。
“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炎黄子孙。两岸关系逐步走向稳定的关键时期,在平潭设立两岸合作综合实验区,有利于开展两岸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作用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台湾新党秘书长吴成典说,把平潭打造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实验区不仅在于官方,更在于民间对接,这是一种深度融合,只要两岸同胞携手,这个愿景一定会实现的。
“两岸共同开发平潭,对台湾人民而言绝对是一个好的发展机会。目前,不少台湾人士对平潭存在误解,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化两岸民间合作,让台湾人民自己来看一看,多沟通、多了解,误解也就消除了。”台湾平潭关系协会会长李胜峯说。
在宜居宜业上下工夫
“共同家园”要让台湾同胞持有一种认同感、归属感,这就需要在打造宜居宜业上下工夫。
当前,平潭的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基本上处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初创阶段。“未来平潭城市能否发展成为两岸民众共同生活的家园,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平潭城市的最终发展水平,取决于它是否有吸引台湾民众的独特优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长、副教授陈先才说,在平潭的城市发展规划中,注入丰富的台湾元素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平潭城市与大陆其他城市的重要区别所在。
“牵手两岸,文教先行。两岸民众和谐共处的全新的文化教育生态是‘共同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两岸民众零距离沟通,增强台湾民众两岸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及国家认同的最重要载体。”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张宝蓉则在文化教育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利用平潭的有利条件、发展定位及全新的社会架构来建设新型的两岸文化教育互动模式,实现两岸文化教育的全方位接轨与融合。
台湾中小企业交流协会会长邱洋皓认为,打造宜居宜业城市,两岸要优势互补。“‘五个共同’理念非常好,只有两岸携手共建,才能创造出宜居宜业的城市。可以吸取两岸的专长,台湾方面在规划、经营、管理等有比较丰富的经验,而大陆在建设速度、效益方面有优势,因此要在规划、经营、管理方面让更多台湾人民参与进来。”邱洋皓说。(记者 王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