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1日下午4时许,在福州市郊区盖山镇阳岐村北鳌头山东麓的严复墓前,一位身穿黑底白花上衣、神情肃穆的老奶奶正在恭敬、庄严地烧香祭拜。</P>
<P> 她就是现年85岁、台湾著名社会活动家辜严倬云,近代思想家、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严复的孙女,台湾工商业领袖、“汪辜会谈”发起人之一辜振甫之妻。她为人和善、平易近人,长期从事慈善事业,被人们亲切地称作“辜妈妈”。</P>
<P> <STRONG>谒陵祭先祖</STRONG></P>
<P> 辜妈妈曾几次追寻先祖严复的足迹寻根。1998年,辜妈妈去北大瞻仰了严复像;2004年,在严复诞辰150周年之际,她回福州扫墓。时隔6年,辜妈妈再次返回故乡,为祖父严复扫墓。</P>
<P> 此时,天上飘起了蒙蒙细雨,辜妈妈不辞旅途辛苦,又马上赶往位于螺洲镇的陈宝琛故居。陈宝琛是辜妈妈的外婆陈芷芳的兄长,曾为末代皇帝溥仪之师,学识渊博。其故居也称“陈氏五楼”,包括沧趣楼、赐书楼、还读楼、北望楼、晞楼,规模宏大,有鱼池假山、庭院花园等,占地面积4113平方米。</P>
<P> 行走于木质结构的庭院中,观赏着雕檐绮户的亭阁楼台,领略着庭院深深的书卷气息,辜妈妈开心地说:“今日看到我舅公的故居被保护得这么好,真高兴!华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们共同的财富。”</P>
<P> <STRONG>榕城忆旧事</STRONG></P>
<P> 忆起小时候的事情,辜妈妈侃侃而谈:“虽然我12岁就离开福州,随家人定居台湾,但是小时候的事情记忆犹新。那时候我住在三坊七巷中的郎官巷,房屋均为木质结构。我们的家的墙壁和房顶上都是镂空的雕花,非常漂亮,今天参观舅公的故居,让我忆起儿时家中的院落。家里的书房堆满了书、花园中的假山和池子是我们小孩子的天堂。郎官巷的门槛非常高,我跟妹妹每次过这个门槛时,必须整个人躺在门槛上面翻身过来才行。”</P>
<P> 辜妈妈回忆说,小时候外婆对她们姐妹管教得非常严格,她们的言行举止都要符合外婆的要求。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来,她们都要先给外婆请安;平时讲话要轻声轻语、不粗鲁行事;与别人交往的时候,手脚要摆放得规规矩矩、衣服鞋帽都要整洁合身。“小时候被长辈管教得很苦,但是也确实从小便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好习惯,教育我自己的孩子时也更加严格,从不乱给他们零花钱!”</P>
<P> <STRONG>鼓山望海峡</STRONG></P>
<P> 22日,辜妈妈来到了福州鼓山,祭拜外公外婆林尔康、陈芷芳位于鼓山的陵墓。雨过天晴,烟雾缭绕的鼓山鸟语花香、风景宜人。谈起思乡之情,辜妈妈用浓浓的福州腔普通话说:“我是地道的福州人,吃着鱼丸、肉燕长大,台湾虽然也做肉燕,但总归没有家乡的好!”</P>
<P> 小时候每年夏天,小倬云都要随着外婆、妈妈同兄弟姐妹们去鼓山避暑两个月。因此昨日再游鼓山,她觉得格外亲切。辜妈妈坐在鼓山涌泉寺放生池边的玉兰树下,嗅着寺庙里百年玉兰的幽香,回忆起了幼年时期给她番薯干吃的大和尚:“他对我特别好,那时候山上寺院的和尚会自己种番薯、金针,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放生对于小孩子来说是一个节日!放生牛羊等牲畜的时候,还要在牛角上挂上红布条。虽然是很小时候的事情,但是回忆起来恍如昨日,一切都历历在目。”</P>
<P> 望着在放生池中不停地吐着泡泡的乌龟,辜妈妈笑道:“小时候经常看外婆在放生池中放鳝鱼,鳝鱼是有灵性的生物,每每很多条被人家一箩筐地倒进水里,还会游回来向着放生的人一仰头,再游走。”谈到这儿,她沉默了一会儿,这沉默中也许饱含着对家乡的想念、也许浸透着对祖先的追忆、也许翻腾着年幼儿时在故里度过的快乐时光……</P>
<P> 伫立在鼓山之上,极目远眺,闽江入海口若隐若现。辜妈妈饱含深情地说:“福州的对岸就是台湾,福州是我的故乡,台湾是我长期生活的地方,但愿两岸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为炎黄子孙的未来奋斗!” (福州日报记者 郑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