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论坛官方网站 -- 要闻·第一届

开启民间大交流 促进两岸大发展——首届海峡论坛回眸

时间:2009-05-22 16:20   来源:福建日报
<P>  5月的福建,花团锦簇,生机盎然。从15日至22日,包括来自台湾25个县市、20多个界别的8000余名台湾普通民众在内,两岸上万名人士踊跃参加在厦门、福州、泉州、莆田举办的海峡论坛各项活动。论坛揭开了两岸民间大交流时代的序幕,给两岸大合作、大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平台,在两岸交往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BR>&nbsp;<BR>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论坛大会上说,“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两岸同胞共同推动。” </P>
<P>  “我觉得两岸就是要多加了解才会更加相亲相爱。”参加首届海峡论坛的台湾世界曾氏宗亲总会秘书长曾清诚说。他的话表达了许多人的美好心愿。 </P>
<P><STRONG>  18场活动和8项惠台新政策</STRONG> </P>
<P>  首艘由台湾直航湄洲妈祖故乡向妈祖进香的台湾客轮“海洋拉拉号”15日缓缓停靠在福建莆田湄洲岛客运码头,拉开了首届海峡论坛的序幕。 </P>
<P>  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的首届海峡论坛,由两岸50多个部门联合举办。论坛由开幕式和论坛大会、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海峡文化艺术周、两岸民间交流嘉年华四大板块共18场活动组成。 </P>
<P>  两岸海上直航圆桌会议、两岸青年社团负责人圆桌会议、海峡旅游论坛……令人目不暇接的论坛活动,涵盖了宗教、经济、文化、医药卫生、体育等方方面面。 </P>
<P>  “走下飞机的那一刻,我觉得这里真像我的家乡台中。”论坛开幕式主持人、台湾东森电视台主播吴宇舒这样谈论对厦门的感受。“很轻松也很亲切,就像回家了,和亲人见面叙叙。”台湾农民朋友如此评价与大陆同胞的交流。 </P>
<P>  “台湾和福建都在中国的东南,而在中医理论中,东、南分别代表五脏中的心、肝,闽台就是我们的心肝宝贝。” 台湾区制药工业同业公会中药经营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威着说。 </P>
<P>  “两岸民间交流过去也有,但第一次这么大规模,这么多各行各业的民间人士参加,我觉得很有意义。”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说,他赞同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论坛上说的“两岸关系的转变,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 </P>
<P>  17日海峡论坛大会,中台办、国台办主任王毅宣布了八项大陆惠台新措施。 </P>
<P>  两岸专家及业界人士认为:这些措施意味着陆资入岛将取得实际进展、更多的台湾产品可以进入大陆市场、台企将得以分享大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带来的利好、大陆游客今年将给台湾带来近15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P>
<P>  当天,商务部、国台办正式发布了《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或设立非企业法人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陆资入岛的办理程序。 </P>
<P>  交通运输部16日在海峡论坛“两岸海上直航圆桌会议”上宣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海上直航的九项政策措施。业者指出,这些措施将推动两岸海上直航进一步接轨,并建立起健康有序的两岸海运环境。 </P>
<P><STRONG>  借民智开启两岸关系新棋局</STRONG> </P>
<P>  首届海峡论坛吸引了海内外120多家媒体、800多名记者前来采访。 </P>
<P>  《人民日报(海外版)》18日的评论认为,论坛的举办表明两岸交流合作正深化到社会生活层面,向民间层次扎根。 </P>
<P>  关于海峡论坛的报道连日来占据了岛内各大报纸版面的显着位置。19日出版的台湾《工商时报》撰文评论说:论坛在两岸间建立了一个新的、民间性质的交流平台,理应能忠实反映民间对两岸关系的真正看法,而对政策面带来实质影响。 </P>
<P>  论坛上公布的一系列惠台新措施,激励台股连日上涨。台湾《经济日报》的社论说,随着大陆方面正式推动企业来台投资,大量陆资将滔滔涌入台湾,两岸经贸关系的节奏即将面临“快速的加速”。 </P>
<P>  海外舆论思索、发掘着论坛以推动民间交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给予人们的启示。《日本新华侨报》18日发表署名文章说,论坛文化活动中纷呈出祖地文化特色,海峡两岸共同传承的中华文化,或许将成为两岸人民全面深入交流的最好切入点。 </P>
<P>  美国《侨报》的社论认为,海峡论坛和海西经济区有望打造两岸“共同生活圈”,使两岸关系进入“社会化”的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时代,“草根交流”是走向两岸“庙堂交流”的最佳通道。 </P>
<P>  海峡论坛借民智开启了两岸关系新棋局。法国《欧洲时报》就此发表评论文章说,人们已隐约可见,一个更为广泛的、以基层民众为主角的两岸民间全面交流时代正悄然来临。两岸交往的新历史正在被书写、被刷新、被争相传播。(记者 王海征 端木来娣 茆雷磊) </P>
<P>&nbsp;</P>
分享到:
编辑: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