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霍启刚,全国青联常委、香港青年联会主席、香港霍英东集团副总裁。毕业于牛津大学彭布洛克学院,曾在高盛和所罗门任分析师。
晨报记者 石勤 林君
“明天是父亲节,希望儿子能叫爸爸。现在还没会说,但是我让我太太训练他。”在昨日举行的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论坛主旨论坛上,一登场,霍启刚就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说着自己第一个父亲节的心愿,能让儿子叫爸爸“是最好的礼物”。
霍启刚说,他虽不像陆川(论坛嘉宾、著名电影导演)和齐柏林(论坛嘉宾、纪录片《看见台湾》导演)那样得过大奖,但去年却得了一个特别的“奖”,那就是太太郭晶晶为他生了一个孩子。“得向齐老师学习,应该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我希望可以多得一个奖。”
12岁那年,霍启刚读完小学就去了英国,最初的几天,因为不懂英语找不到饭堂在哪,他两天都没能吃上饭。在他的印象里,在牛津大学读书的三年中,文化的交融给他最多感慨。“我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外国人,世界各地的都有,大学就像是世界文化的交汇点。”那几年,霍启刚不仅学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理念,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外国同学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除了学习知识和思想以外,文化交汇对我的影响也很大。”
说到文化交融,霍启刚觉得,年轻人眼界要放宽,要想了解就要先接触,特别是在两岸交流方面,与其听别人说,不如自己去走走、去看看。
论坛上,霍启刚说得最多的是传统文化以及两岸交流。他认为,在说中华文化之前,要先去了解自己的文化,要想进一步加强两岸交流,就得使用新的方式。例如,开展实习计划,让年轻人用6周的时间,去另一个城市工作。“这些年轻人有的去电视台,有的去街道办,回来后,原本的看法都有改观。”霍启刚说,不管去哪里,他都相信说一万句不如自己去看一下。陆川开玩笑地说他在两岸交流方面“身体力行”,霍启刚则机智地向太太郭晶晶隔空表衷情,“一生只结一次婚”。
在互动环节中,厦门大学学生提出了一个关于出身背景的问题,霍启刚坦诚回答:“一个人的出身确实和背景有关,但这也不是必然的,更多东西还需要靠个人的努力争取。”他说,出身条件好同时意味着社会对他的要求也更高,有时甚至在认识他本人之前就已经产生了偏见。不过,更重要的是去珍惜好的出身,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