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五大板块29项活动的第四届海峡论坛今日亮相福建,两岸民众嘉年华再次激情上演。
“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前三届论坛成功举办,海峡论坛已成为两岸交流的知名品牌。论坛上发布的各项惠及两岸的新政策、历届论坛取得的丰硕成果,也使论坛主办地福建得以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着力先行先试,促进闽台交流合作不断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农业交流创优领先
今年3月下旬,应台湾工业总会邀请,福建省省长苏树林率团赴台交流参访。在台期间,苏树林走基层、会乡贤,与农渔民、工商业者及台湾各界人士深度互动交流,为闽台交流合作开启了新页。
3月28日,苏树林一行专程赶往台南参加第五届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会,与当地基层农渔民零距离接触。在活动现场,台湾云林农产物流中心公司总经理余赞宏特意将一份建议书递给了苏树林,他建议在福建闽台农产品市场设立台湾农产品直销免税平台,希望福建省能提供帮助。
记者从省台办了解到,闽台农产品贸易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ECFA实施后,发展加速,去年福建从台湾进口货物量同比增长13.9%,高于大陆平均水平。目前,我省已拥有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海峡两岸(福建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海峡(福建漳州)花卉集散中心、海峡两岸(福建泉州)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等,在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合作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福建是全国最大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台资农业项目2300多个,为全国最多;同时拥有漳浦、漳平永福、仙游、清流、福清和惠安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数量居全国之冠。这些创业园已成为产业特色明显、典型示范作用突出的两岸农业合作的重要平台。
经贸合作率先突破
国家工商总局日前与福建省政府举行第二次局省联席会议,工商总局专门出台政策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会议透露,福建省近年来台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拥有台资企业总数3863户,位居大陆第三位。台资企业在福建的投资总额97.29亿美元,注册资本57.64亿美元。一季度福建省新设台资企业66户,位居外资来源地首位。闽台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从台湾金融机构入闽,到陆资赴台,福建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福建是率先鼓励台湾金融机构前来投资的省份,目前全省已有8家台资企业入股省内7家农村合作信用金融机构。香港富邦银行成功参股厦门商业银行(现更名为厦门银行);大陆第一家两岸合资的保险公司国泰人寿在福建设立分公司;福建省第一家两岸合资的金融法人机构君龙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厦门;大陆首个两岸合资的产业投资基金登记成立;台湾统一证券等在闽设立办事处。
2009年5月,商务部、国台办正式发布《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或设立非企业法人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的办理程序,我省率先推动实施。截至2011年底,我省经商务部核准在台湾地区设立的企业和分支机构已有29家,新大陆电脑、厦门航空公司、厦门国贸等一批优秀闽企赴台投资设点,投资金额达7958万美元,居大陆首位。
2011年4月11日,厦门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指挥部正式挂牌,标志着备受瞩目的厦门两岸金融中心建设正式启动。厦门两岸金融中心在引进台资金融机构、促进两岸货币兑换便利化、建设两岸跨境资金清算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正逐步建设成为海峡两岸金融合作的大基地、大平台。截至2011年底,厦门两岸金融中心已办理注册项目35个,厦门睿金股权投资基金、宇鑫货币兑换有限公司、海翼融资租赁公司等已落户两岸金融中心,目前正在办理注册登记的项目还有22个,在谈项目208个。
“三通”旅游勇开先河
2001年1月2日,闽台两地“两门对开、两马先行”,率先开通“小三通”航线,两岸直接往来的序幕由此拉开。12年来,福建沿海依托“小三通”,积极与金马澎开展经贸合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以台引台、以台引外”模式合作,吸引一大批台湾本岛和国际企业来闽投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大大促进了两岸的旅游合作、人员交往。
记者从省台办了解到,“小三通”发展至今,我省已建有福州马尾客运码头、厦门东渡厦金客运码头、厦门五通海空联运码头、莆田湄洲岛对台客运码头和泉州石井客运码头5个“小三通客运”码头,开辟福州马尾—马祖、厦门东渡—金门、厦门五通—金门、泉州石井—金门4条定期客运航线。“小三通”航线以其省钱、省时、便捷的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两岸同胞往来,客流量已从2001年的2.4万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近150万人次,10年间增长了60多倍。至2011年底,“小三通”累计运送旅客806.7万人次。
2011年6月28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正式启动,厦门成为第一批试点城市。7月底,福建居民赴金马澎地区“个人游”率先开放,暂住1个月以上的非福建籍居民均可在厦门办理赴金门旅游,福建在两岸人员交往上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凭着独特的近台优势和便捷多元的往来方式,福建已吸引越来越多的大陆其他省份居民经我省赴台旅游。截至2011年底,大陆居民经我省口岸赴台旅游达60万人次,其中外省居民25.5万人次。
为了进一步推进闽台旅游合作,我省出台了《入闽旅游和对台旅游奖励暂行办法》等鼓励措施,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福建居民赴台湾本岛旅游管理的意见》,与台湾旅游业界共同举办了海峡旅游博览会、福建旅游百千万合作计划、百城千团万人两岸行等活动,共同设计了一批闽台连线精品线路,联合赴省外发达地区重点城市推介,积极培养“海峡旅游”品牌,构建“海峡旅游圈”。
文教交流持续升温
闽台世代相传的文脉是两岸民众进行交流、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的重要纽带。近年来闽台文化交流持续升温,已呈现出往来高端化、活动品牌化、交流持续化、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机制常态化的特点。
迄今闽台已合拍了大批有影响的电视剧,新设了一批两岸文化交流基地,海峡两岸文博会、艺博会、版权博览会、“两马同春闹元宵”灯会等成功举办,闽台对渡文化节被评为“中国最具地方特色民俗节庆”。两岸联办的《两岸传媒》杂志出版发行。
在文化交流不断推进的同时,闽台教育交流也如火如荼。闽台高校教育交流合作屡屡实现新突破,如率先成批次选派高校学生赴台高校学习一年;率先开展闽台高校“分段对接”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全面推广闽台高校和合资企业“校校企”三方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即我省组织11所高职院校与台湾15所高校和50家在大陆的合资企业,在产业发展急需的28个专业开展合作办学;去年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安排了27所院校142个专业招生6000多人,闽台职业院校集团化办学项目正式启动,首个闽台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揭牌开园。
为深化闽台产业、人才、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2011年我省共有15个事业管理职位选聘台湾专才,担任高校、科研院所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等机构的管理职务,全省15个招聘职位基本完成面试或履任。同时,我省还成为台湾同胞来大陆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主要基地。目前开考的248个工种全部向台湾同胞开放,截至2011年底,已有4000多名台胞通过鉴定考核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其中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有1600多名。
2011年9月15日,《台湾地区律师事务所在福州、厦门设立代表机构试点工作实施办法》出台,许可台湾地区律师事务所在福州、厦门两地试点设立分支机构,从事涉台民事法律咨询服务。同时,还在福建部分地区率先实行聘请当地台胞担任民商事案件特约调解员、涉台案件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漳州市县两级首创设立“涉台案件审判庭”。
基层合作如火如荼
加强两岸基层民间交流,我省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海峡论坛是面向基层的两岸民间交流大舞台,以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为主要特色。在第三届海峡论坛上,110对闽台特色乡镇“联姻”谋发展,共同就两岸乡镇特色产业开展深度对接和交流。台湾101个乡镇与福建107个乡镇签订了117项交流合作协议,内容从农渔业种养到农产品加工生产,从乡村旅游到工商贸易,从文化名镇到特色资源保护开放,从人员往来到项目合作等,都建立了对接交流合作关系。目前,两岸基层乡镇签订的协议已基本落实,交流更加频繁热络,并朝着纵深方向发展。(记者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