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民俗踩街活动中的哪吒鼓。</p>
<p> 民俗踩街活动中的郑家军旗队。</p>
<p> 民俗踩街活动中的木屐舞。</p>
<p> 民俗踩街活动中的大开道。</p>
<p> 昨日,第三届郑成功文化节在鸿山公园延平郡王祠举行,这是献舞仪式。</p>
<p> 两岸主祭献花。</p>
<p> 台湾主祭献祭文。</p>
<p> 昨日下午的民俗踩街活动。</p>
<p> 昨日,第三届郑成功文化节在鸿山公园延平郡王祠举行。(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王协云)</p>
<p> 民俗踩街活动在鹭江道进行。</p>
<p> 民俗踩街活动吸引市民和游客。</p>
<p> 来自台湾的布袋木偶在踩街活动中。</p>
<p>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林其煌 张蔚)第三届郑成功文化节昨日正式开幕。海峡两岸1000多名民众齐聚美丽的鸿山之巅,遵循古礼举行颂典仪式,共同缅怀海峡两岸共同的民族英雄郑成功。</p>
<p> 鼓声回荡,炮声隆隆。15时30分,来自海峡两岸的2名主祭人、12名陪祭人、40名同祭人身着仿古长袍,向民族英雄郑成功致敬。献祭分为初献、再献、终献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由主祭人献鲜果、献香茗、献乐舞。</p>
<p>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国台办主任助理龙明彪,文化部港澳台办副主任于■,福建省文化厅厅长宋闽旺,福建省旅游局副局长陈扬标,市政协主席陈修茂,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徐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金兴,副市长臧杰斌,金门县民意代表机构负责人王再生和思明区委书记张灿民、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跃生、政协主席江韵兰等出席了开幕式及颂典仪式。厉无畏宣布第三届郑成功文化节开幕。</p>
<p> 张灿民主持了开幕式。他表示,本届郑成功文化节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支持和两岸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为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和增进交流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p>
<p> 据了解,这次颂典的主祭人是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郑家麟和台南郑氏宗亲会理事长郑荣华。陪祭人和同祭人是来自台湾、厦门、泉州、南平等地的信众。</p>
<p> 来自台湾的全台奉祀郑成功联合会、全台各地郑氏宗亲会代表,以及台湾新北、台中、高雄、台南、新竹、苗栗、金门等地8所高校、16个民间团体、25个团组和在厦台商、台生、台胞共1000余名各界代表也参加了昨日的活动。</p>
<p> 除了昨日的颂典仪式,本届“郑成功文化节”作为海峡论坛的配套活动之一,以“成功从这里启航”为主题。除了盛大的郑成功颂典外,还将举行郑成功文化论坛、台湾嘉宾体验“成功之旅”、台湾文艺团体精彩演出、“成功一博”博饼活动等。</p>
<p> 本届“郑成功文化节”由文化部、国台办作为指导单位,厦门市政府主办,厦门市思明区政府、厦门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厦门市旅游局共同承办,国台办《两岸关系》杂志社、厦门市两岸交流协会、台南市文化协会、全台奉祀郑成功联合会等单位共同协办。</p>
<p> 【声音】</p>
<p> 历史情缘</p>
<p> 使我们紧密交流</p>
<p> 台南市安平文教基金会董事长蔡金安:我所居住及服务的台南安平区,是当年郑成功开发台湾的行政所在,也是台湾发展的源头。如同今天我们办活动的思明区,源于郑成功在厦门岛设立的思明州,也是郑成功在福建的行政指挥中心。我们台南的安平跟与厦门的思明两地,都是郑成功命名的,这样的历史情缘使我们今天能在文化上紧密地交流,更是我连续三年来厦门参加这个活动的主要原因。</p>
<p> 300年前,郑成功驱逐荷兰人开发台湾,使台湾传承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台南市有许多古迹、文化,见证了这一段历史,因此为了推动城市的观光旅游与各项发展,台南市政府于2001年开始举办郑成功文化节,同时厦门有着更多与郑成功相关的文物史迹,连续三年举办郑成功文化节也有了丰硕的成果,使两岸同胞对郑成功的历史有更多的理解与认同,成为彼此互助互信共创双赢的有利纽带。</p>
<p> 【精彩点击】</p>
<p> 台湾超大布袋戏吸睛</p>
<p> 本报讯(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张蔚)昨日上午的白鹭洲音乐喷泉广场一片欢腾,来自海峡两岸的10多个精彩的民俗表演团队轮番上阵,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场异彩纷呈的演出。这是郑成功文化节的配套活动——台湾文艺团体巡演及民俗展演活动。</p>
<p> 藤牌军阵头、郑家军旗队、宋江阵、哪吒鼓、安平战胜鼓、高山族舞蹈“手拉手”……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让围观的群众频频鼓掌欢呼。“很精彩。”带着孩子来看演出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没有看过这些民俗演出的女儿觉得新鲜,“听说下午有踩街,我还打算带家人去看看。”</p>
<p> 来自台湾的王艺明布袋戏无疑是昨日演出中最大的亮点。团员们站在布幕之后,只伸出两只手进行演出。一个个超大的木偶在团员们的手里顿时有了灵气,变身“正义的使者”或是“武术之人”,忽而舞关刀,忽而打醉拳。团长王艺明则一个人包办所有角色的对白及念白,还兼唱主题曲,精湛的演出及熟悉的乡音让现场气氛十分高涨。</p>
<p> “到了厦门,大家发现这里的生活习惯、文化都和台湾很接近,我们大家都没有异乡的感觉。”从事布袋戏演出40多年的王艺明告诉记者,团员们大多是第一次到厦门演出,大家都很珍惜这次机会,行前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希望把最精彩的演出奉献给厦门的观众。</p>
<p> 错过了昨日上午演出的市民别着急,今晚7:30,在思明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心——莲花影剧院还将举行台湾文艺团体室内专场演出。<br />
<br />
</p>
<trs_page_separator>
</trs_page_separator>
<p> 台湾孩子讲述两岸情</p>
<p>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张蔚)昨日上午,在台湾文艺团体巡演及民俗展演活动中,来自台湾的三名小朋友也登台演讲,用孩子们纯真的视角讲述发生在两岸之间的情谊。</p>
<p> 来自瑞景小学六年级的颜宜婷小朋友昨日刚刚参加完小学毕业考。在昨日的活动现场她为市民和游客声情并茂做了《小小棒球 情牵两岸》的演讲。“瑞景小学的少儿棒球队经常与台湾的少儿棒球队进行交流,我感受很深,就写了一篇演讲稿,与大家分享。”颜宜婷说。为了给女儿打气,颜宜婷的爸爸妈妈昨日也陪着她来到活动现场。“她很独立,虽然年纪小,已经能够自己回到台湾的家。”妈妈告诉记者,宜婷从小就在厦门长大,对厦门的感情很深。</p>
<p> 厦门第二实验小学台籍学生林莉婷的演讲题目是《我爱美丽的筼筜湖》。小莉婷讲述了她在厦门生活的感受,以及对这座城市态度的转变。“从刚到厦门时的不以为然,到现在的充满喜爱。”小莉婷的演讲打动了现场许多观众,大家纷纷为她鼓掌。“欢迎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到厦门定居,希望海峡两岸永远不分家。”</p>
<p> 300多孩子</p>
<p> 手绘两岸文化</p>
<p>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张阳)龙舟赛、包粽子、风狮爷……昨日上午,331名孩子在白鹭洲音乐喷泉广场以“两岸文化传承”为主题用手中的画笔进行现场绘画。</p>
<p> 从早上8点开始,一张张空白的画纸就在孩子们的画笔下,展现出五颜六色的图案。有的体现两岸的文化交流,有的展示两岸民俗民风,一张张充满童趣的图画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美好的童心世界。</p>
<p> “端午节刚刚过去,我想通过龙舟赛来展示两岸人民的友谊。”华侨中学初一学生骆天祺自己构思,画了一场在两岸小朋友之间举行的龙舟赛。厦门外国语附属小学的陈彦臻则在画纸上画下了郑成功雕像、台北101大楼等两岸的元素,她说,“这都是两岸的标志性建筑。”</p>
<p> 在活动现场还展示了亲子手抄报、优秀征文作品比赛的优秀作品。其中亲子手抄报是在收到来自全区中小学选送的由学生与家长共同设计的优秀手抄报作品580份中经专家评比后的获奖优秀作品。优秀征文作品是在各校从26000多篇的基础稿件中择优推荐的。<br />
<br />
</p>
<trs_page_separator>
</trs_page_separator>
<p> 现场</p>
<p> 1.2公里踩街</p>
<p> 吸引上万市民</p>
<p> 厦门网-厦门日报讯 (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林其煌 张蔚)栩栩如生的台湾布袋木偶、威武雄壮的郑成功藤牌军阵、刚劲有力的宋江阵、热情奔放的高山族舞、俏皮有趣的木屐舞……昨日下午,鹭江之畔再度上演闽台民俗“阵头”嘉年华踩街活动,10个表演方阵组成浩浩荡荡的踩街长龙,为市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民间艺术表演。</p>
<p> 闽台民俗“阵头”嘉年华踩街活动是第三届郑成功文化节的精彩组成部分。表演方阵倾情演出,再现闽台文化悠久历史、丰富内涵和宏大阵容,共同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p>
<p> 藤牌军阵、宋江阵、郑家军旗队、哪吒鼓、木屐舞、安平战胜鼓、高山舞蹈族……方阵所到之处,引来观众的阵阵喝彩。台湾王艺明布袋戏的团员们举着一个个木偶,边走边演,还不时与路旁的观众进行互动,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游客。</p>
<p> 来自温州的游客方先生与家人一起站在路边看演出。看到台湾的布袋木偶方阵时,方先生赶紧拿起相机拍照留念。“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精彩的木偶表演。台湾的木偶很特别,做工特别精细,人物很传神,配乐也很时尚。”方先生说。</p>
<p> 昨日下午的鹭江道两侧挤满了前来观看踩街表演的市民。短短一个半小时,表演方阵从鹭江道旅游客运码头出发,沿着鹭江道、轮渡沿街表演,一路载歌载舞,一直到与郑成功雕像相对的海军码头结束。</p>
<p> 市领导陈修茂、徐模、臧杰斌和思明区四套班子领导饶有兴致地观看了踩街。</p>
<p> 【特色方阵】</p>
<p> 郑成功藤牌军阵</p>
<p> 这一阵头的表演生动再现300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所带领操练的特种部队——藤牌军的英姿。藤牌军手中所持的使用藤做的盾牌,因为携带及使用方便,而且利于涉水,郑成功的部属,无论官、兵,人人都善用藤牌,通常藤牌之数量是与神机铳器相等。作战时用藤牌挡住了清军的弓箭,滚地至敌阵,砍马劈敌,因此懂得使用藤牌者,勇往无敌,十可挡百。</p>
<p> 哪吒鼓</p>
<p> 随着郑成功收复台湾,将士、移民把哪吒鼓的演唱也流传至台湾,在台湾地区叫“法仔鼓”,她是以闽南语为吟唱方式,融合了古闽越族原生态的表演仪式,队员们都打赤脚,侧身屈膝行禹步。昨日表演的是两阵“咬旗对鼓”,既古朴又和谐,气氛粗犷热烈,规模恢宏壮观。</p>
<p> 郑家军旗队</p>
<p> 23名身着当年郑成功军队士兵的服装,手持五米长的红色“郑”字军旗。在发令员的统一指挥下,通过集、散、跑等形式变换队形,铿锵、雄壮的音乐,猎猎红旗,体现出郑成功军队英勇顽强、所向披靡的气概。据了解,滨海街道组建的郑家军旗队,专门从曾厝垵社区挑选了23名年轻人,他们利用周末进行排练,力争在表演中体现阳刚之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