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论坛官方网站 -- 报纸·第二届

【福建日报】“海峡27城”丛书启示录:两岸的海峡世界的海峡

时间:2010-06-22 12:29   来源:福建日报
<P>  “万篇文章连两岸,千册卷帙通海峡。”这是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为“作家笔下的海峡27城”历史文化丛书出版所题的贺词。这套由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和福建闽台书城有限公司共同策划的丛书,作为两岸出版业界合作的一项重要成果,在第二届海峡论坛期间首发。 </P>
<P>  作为“在推动两岸合作上具有典范性意义”的先行尝试,丛书的关注度居高不下。它的背后蕴涵着怎样的期许和情怀?能否搅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一池春水”?让我们循迹寻踪,探求丛书出笼的前缘今世。</P>
<P>  <STRONG>历史文化不能躺着</STRONG></P>
<P>  6月14日,端午小长假,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内,社长何强带着他的团队,为即将开幕的海峡27城市新闻出版业发展论坛忙碌着。</P>
<P>  作为第二届海峡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海峡27城市新闻出版业发展论坛云集来自海峡27城的200多名代表,“覆盖台湾新闻出版行业全流程的八大协会都派人来了,这可是所有业界活动中人数最多的一次。”何强说,“作家笔下的海峡27城”丛书此时亮相,既是一场期待已久的展示,也将面临空前严格、专业的检阅。</P>
<P>  策划这套丛书的灵感,来自何强几年前在长泰县挂职的经历。那时,他利用专业优势,将这个千年古县的历史文化归并梳理,出版了一册通俗读物,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当地招商引资,送外商的礼物,一是福茅,二是这本书,结果人家总是把酒留下,把书当宝贝带走。”何强说,“历史文化对人们当今的生活生产影响深远、巨大,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不能让它躺着,湮没在民间,要让它站起来,很好地加以活化。”</P>
<P>  此后,思想的触角不断地延伸,从一个县到一个设区市,从一个设区市到福建所有县(区),从海峡西岸到海峡东岸台湾,最终,一个新的概念在脑中形成了——“海峡27城市”。“它包括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设区市,即本省九个设区市,浙江的温州、衢州、丽水;广东的汕头、梅州、潮州、揭阳;江西的上饶、鹰潭、赣州、抚州。还有台湾的7个代表性城市,即台北、台中、高雄、台南、新竹、嘉义、花莲等。”何强说,每一城的遴选皆有深意,比如台湾素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说法,七城从台南起,然后往北再往南,最后才是西部的花莲,实际上反映了台湾发展的历史沿革。</P>
<P>  2009年5月首届海峡论坛上,海峡文艺出版社提出了出版“海峡27城历史文化”系列的计划以及举办“海峡27城市历史文化”主题论坛的设想。丛书将以27城及其所辖的县(区)(目前共计243个)的历史文化为描述对象,展示其区域内的河洛文化、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的交融发展,在对其历史文化进行观照的同时,表现其合作发展的内在必然和现实需要。</P>
<P>  <STRONG>有智慧,才有合作新模式</STRONG></P>
<P>  2008年5月、2009年11月,丛书的组成部分“南平历史文化丛书”和“漳州历史文化丛书”相继出版。丛书统一采用“探寻千年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地方风情”等板块,一县(区)一册,图文并茂、风格古雅,入岛销售后,台湾社会各界相当欢迎。台湾图书公司负责人惊喜地表示,台湾的文史类书籍一般从专题角度来做,一县(区)一册的编辑方式还从未做到,希望把这一系列完整地介绍给台湾青年读者。</P>
<P>  “两岸的出版交流不外两种形式,一是版权交易,二是书店营销。我们利用首届海峡论坛的机会,和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福建闽台书城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委托他们在台湾当地组稿,共同推进台湾部分的完成,这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希望通过两岸出版人的共同努力,为两岸合作开发出版项目树立典范,同时进一步增进两岸读者的文化认同感。”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刘瑞州说。</P>
<P>  事实证明,这种合作模式非常奏效。作者们真正把两岸对文化的理解系统地呈现出来,更重要的是,丛书融入了27城的互动循环之中,表达了一个概念:“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是血缘、文缘、地缘、商缘、法缘勾连的不可分割的区域。”</P>
<P>  台湾的合作方利用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让丛书在台的受关注度直线飙升。连战、吴伯雄、蒋孝严、王金平、黄敏惠、胡志强纷纷从中华历史文化源流入手,分别为七城赐墨祝贺。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则为整套书欣然挥笔:大都名城风华茂,两岸人文品荟丰。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国忠在丛书总序中高度评价其“融合了两岸文化人的智慧,开创了两岸出版业界合作的新模式”。</P>
<P>  学界的反响也颇为热烈。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林国平认为,当前海峡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发展期,两岸百姓渴望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丛书适时而生,透过作家的独特视角了解两岸城市的历史文化,定会得到两岸民众的热烈欢迎。东南学术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杨健民则对丛书把“闽台文化”上升为“海峡文化”表示赞赏。他说,“海峡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两岸华人共同构成的文化。这一定位以“闽台”为中心,却又超越“闽台”区限,对现实问题观照具有更宽的视野,对于进一步促进闽台两岸的文化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P>
<P>  <STRONG>文化融入带来强劲促进力</STRONG></P>
<P>  省政协副主席、省新闻出版(版权)局局长郭振家认为,福建新闻出版业要发展,最大的优势和机遇就是打好“海峡”牌,“福建面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利时机,尤其要抓住对台文化资源优势,做深、做透、做活。”海峡27城历史文化丛书不能就项目而项目,应当不断地产生新创意,衍生新品种,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发。</P>
<P>  “丛书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随着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更加深入,特别是关于历史文化的寻根溯源热在两岸之间不断升温,两岸都需要、也有可能对以海峡两岸为主体的城市群的历史文化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不仅寻根溯源,展示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个性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而且从中发现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对接合作、不断发展壮大的文化产业平台。”何强认为,如何立足出版,进一步深化“海峡27城市”的设想,延长出版产业链,实现文化项目的多元收益,应该是源于项目、高于项目的思考命题。</P>
<P>  那么,借助这一平台,能实现几多利好?其一,台湾的文化产业化程度超过大陆,有着成熟的销售模式和良好的文化创意,而海西20城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如能两岸对接,实现全新的出版合作模式,就能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互动共赢;其二,海西经济区的概念,原先的理解更多的是经济上的,实际上,文化的对接还有很大的空间。27城的市场容量,相当于福建的两倍,如能通过项目进行整合,则可以实现对文化产品市场的充分发掘和放大,提升区域竞争力;其三,出版业的产业链可以借此大幅拉长,形成规模和影响力。记者了解到,目前海峡文艺出版社正着手将许多设想付诸实施,比如,联合两岸50所高校学生,鼓励他们“用历史的眼光去旅行”,把感悟记录下来,在修订丛书时增补进去,“把一部分读者变成作者”;又如,把丛书的纸质信息转换成数字信息,制作音像制品,建立专门网站;再如,和旅游产业结合,把丛书作为地方政府的馈赠佳品,并成为地方乡土教材和外地游客的旅游读本。</P>
<P>  “两岸合作,一起去赚全世界的钱!”这句引起热烈共鸣的口号,原本就为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的共同未来而发。我们期待着“海峡27城”的广阔平台,能让文化的认同抵消行政区域的障碍,文化的融入带来意识的转换和强劲的促进力,让两岸的海峡成为中国的海峡、世界的海峡。(闵凌欣) </P>
分享到:
编辑:程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