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 type="text/css">
</style>
<font style="font-size: 12pt" size="1"> 六月鹭岛,繁花似锦。第三届海峡论坛隆重开幕,这场迄今为止两岸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参与界别最广泛、涉及范围最广的民间交流盛会,两岸民众参与的热情一年比一年高涨,特别是,台湾各界乡亲踊跃报名参加本届论坛,参会总人数已经超过1万人。据了解,参加论坛重要配套活动两岸特色乡镇交流对接活动的两岸民众80%是来自基层,110对两岸特色乡镇参与对接活动。海峡论坛的“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已经获得两岸基层民众的高度认同,继政党交流、社团组织交流之后,两岸基层民众已然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主角。</font>
<p> <strong>先作了解</strong></p>
<p align="left"> 昨天中午,厦门翔鹭国际大酒店乐音回旋,场面温馨。两岸特色乡镇代表联谊餐会宴开百席,两岸基层乡镇代表共围一桌,一边是台湾客人,一边是福建乡镇代表,一落座,有的互相递送名片,有的相互点头致意。“大家坐到一起,是有缘,要好好惜缘。”一位台湾乡镇代表如是说。 </p>
这次两岸乡镇代表除了参加特产展销、台湾特色庙会外,将会参加多场活动。除了两岸特色乡镇代表联谊餐会外,还将参加两岸渔业特色乡镇对接活动,代表们将分赴各对接乡镇进行考察交流。“接下来几天,我们可以有机会再加深认识,以后可以常来常往。”谈到两岸特色乡镇交流对接活动,好几个台湾基层代表都认为这样的活动很好,不会让人感觉到是一面之交,而是可以广交朋友的场合。
<p> 来自台湾宜兰礁溪乡的许先生刚和福安市晓阳镇的代表坐在一桌时还有些局促。餐叙行将结束时记者问他:“现在互相有些了解了吗?”他说,还行啊,我们有交流。原来,许先生在宜兰是做茶叶的,“我上厦门中山路,一看茶叶店开满街,看来做这行竞争挺激烈的。”许先生说,“我还是先来看看,作些了解,也想到各地看一下,看有什么契机。如果茶叶不好做,可以做别的嘛。” </p>
<p> 两岸特色乡镇交流对接活动就是创造这样的机会:让两岸基层民众相互接触,相互了解,进而寻找合作的商机,并在交流合作中增进感情,实现双赢。 </p>
<p align="left"> <strong>有备而来</strong></p>
<p align="left"> 自从海峡论坛举办以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已经成为论坛鲜明的主题,两岸基层民众希望借助海峡论坛这一两岸民间交流平台,进行更深入更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使之成为凝聚两岸民间智慧、惠及两岸民众的大舞台。 </p>
<p> 台湾中华文化经贸交流发展协会理事长黄春林和总干事许忠俊穿行于席间,给新认识的朋友递名片寒暄。一直在做两岸文化经贸交流推动工作的他俩,经常往返于两岸间。“我们这次带来了七八个项目,包含农产品深加工、鱼类养殖等几个方面,我们有一个草莓项目是与泉州市合作的,明天我们就要过去进一步洽谈。” </p>
<p> 黄理事长介绍说,这次要求来参加论坛的台湾乡亲很多,但只能过来一部分,南部乡亲会多点。“台湾南部民众以前跟外界接触较少,现在过来一看,感觉就是不一样。”他认为两岸乡亲就应该互相接触,多作了解,他相信以后的机会会越来越多,交流会越来越好。 </p>
<p> 头一回来参加论坛的徐莉女士是高雄鼎鼎有名的“徐记酱鸭”老板,“徐记酱鸭”是台湾三大最具风味和知名度的酱鸭。“打算来开店吗?”“那可不一定,主要是来作考察了解,大陆是每一年每一个月都不一样,发展很快。将来也可以往品牌加盟店这方面考虑。” </p>
<p> 有心而来,有备而来,参加海峡论坛的台湾基层乡镇代表带着自己的想法和合作的意愿而来,两岸特色乡镇交流对接活动就是为满足台湾基层民众需求而开设的,这样贴心的安排大受欢迎。 </p>
<p align="left"> <strong>开花结果</strong></p>
<p align="left">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让两岸民众分享成果,如何推动两岸乡镇的深度对接和基层民众的大交流?两岸特色乡镇交流对接活动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p>
<p> 在去年的第二届海峡论坛上,台湾101个乡镇、500多名乡镇市民代表,与福建107个乡镇签订了117项交流合作协议,内容从农渔业种养到农产品加工生产,从乡村旅游到工商贸易,从文化名镇名村到特色资源保护开发,从人员往来到项目合作,林林总总。如今这些项目有的已经付诸实施,有的正在加紧推进。 </p>
<p> 三明市是两岸特色乡镇交流对接活动的直接受益者。第二届海峡论坛期间,三明与台湾方面签署了63个交流合作协议和经贸项目。一年来,两地乡镇沟通频繁,联系密切,三明共收获18个落地项目,在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产业开发与建设、乡镇项目经销等方面受益匪浅。 </p>
<p> 两岸乡镇合作的持续推进为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发展注入新动力。据创业园管委会介绍,仅2010年,创业园就引进台企14家,截至目前,落户创业园的台企达48家,总投资1.85亿美元,现已逐步形成了以花卉苗木培育种植为主的发展格局,并被列为了“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 </p>
<p> 在昨天下午举行的两岸渔业乡镇对接交流座谈会上,并不养鱼的台湾苗栗县大湖乡乡长陈永福却出现在现场,他与清流县嵩溪镇的代表坐在了一起。“清流与我们那里的气候、生态相似,水质非常好,还有温泉,非常适合发展观光农业。”陈永福已经去过一回了,对清流的印象非常好。陈永福的设想是,先发展水果种植等农业项目,再向观光产业发展。 </p>
通过对接,让两岸基层乡镇民众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既是推动两岸关系深入发展的新思路,也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民意基础,而在这样的交流与合作中,两岸基层民众始终是主角,因为只有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