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论坛官方网站 -- 评论反应·第三届

从海峡论坛看两岸“互补互利”优势

时间:2011-05-30 14:08   来源:中国台湾网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第三届“海峡论坛”将于6月11日在福建举行。台湾《工商时报》28日看刊载社论指出,对此一盛会,我们乐观其成,也期盼与会的两岸双方,趁此机会去共同型塑“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的准确定位,以率先在闽台两地确立“互补互利”的机制,作为整体两岸关系发展的“创导性”参考指标。</p>
<p>  全文摘编如下:</p>
<p>  第三届“海峡论坛”预定6月11日在福建举行,其活动场地分布到厦门、福州、漳州等多个城市,且前往参加的台湾人士数量,按例会是“数以千计甚至上万”,因而它将是今年人气最旺的两岸交流活动。对此一盛会,我们乐观其成,但也期盼与会的两岸双方,应趁此机会去共同型塑“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的准确定位,以率先在闽台两地确立“互补互利”的机制,作为整体两岸关系发展的“创导性”参考指标。</p>
<p>  本届的海峡论坛比上两届更值得重视,因为在今年3月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所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有关两岸关系的部分,特别纳列了“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专节。这显示该海西对台的合作交流,是未来大陆整体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当然也会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头戏。因而在此时此刻,有关方面有必要就海西对台的角色功能,尽速作准确定位。</p>
<p>  关于海西这方面的定位,目前从海峡论坛的活动内容设计可以探知,其明显有“作为两岸民众全方位交流合作平台”的倾向,也就是海西除了发展对台经贸合作外,另要推动双方民众生活上方方面面事务的交流。例如本次海峡论坛所安排的各种子论坛、研讨会,主题从金融、商务扩散到职工交流、家庭联谊、科技专家交流、红十字博爱事务讨论、关爱下一代成长事项探讨等,甚至还有青年演唱、武林大赛等文化体育活动。这些都凸显了海西地区有别于其他省市的“对台特色”。</p>
<p>  福建借对台地缘与人缘优势,推动两岸民众生活面的全方位交流,可望把海西打造成一个“两岸共同的生活圈”。这样的发展方向,必将为两岸和平发展加分,理当被各方所欣见。然而,我们认为,两岸民众生活面的交流,不能仅以交流活动的热闹场面为足,而应进一步追求双方民众互相包容的思维,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将对两岸关系发展产生示范作用。</p>
<p>大陆“十二五规划纲要”内容中的两岸部分,提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表述。其实这个目标的达成,需要一步一脚印,走一条长远的路。关于这个发展方向,福建的“两岸生活交流”似乎可以作为试点性的第一段路,关键是相关的交流活动,要能促使两岸民众的心理发生“共鸣”。这是值得本届海峡论坛积极着墨的重点。</p>
<p>  除此之外,我们同时认为,经贸仍是海西对台合作交流架构的“骨干”,其应在海西对台定位中,占有主导性的地位,因为经贸的合作发展,堪当其他各种交流的坚实平台。具体地说,海西如能与台湾建立充分互补互利的经贸合作机制,则两边民众自然会借这个经贸平台,去进行生活步调的协调,乃至文化思维方面的异中求同。</p>
<p>  虽然海西日常对台经贸活动已很繁盛,且海峡论坛也未忽略经贸议程之安排,但我们仍要提出下列两项深层结构的经贸课题,以供本届海峡论坛相关议程之参考:</p>
<p>  其一,双方产业如何分工的问题。两岸制度性的经贸合作刚展开不久,双方尚未形成系统化的产业分工机制。对此,海西可以率先形成对台产业分工的一套规划,设定能带来双方共同利益最大化的产业分工架构,及彼此互相对接的模式,以作为两岸整体产业分工协作的一个起点。</p>
<p>  其二,台湾厂商如何“立足海西,经营全大陆”的问题。台湾厂商进驻海西,除经营此地市场之外,肯定会普遍期盼以此为基地,进一步掌握全大陆的市场。对此,福建省当局如能订定一套鼓励与支持的办法,则其将显着提升海西对台商投资的吸引力。</p>
<p>  以上两大课题,如能在本届海峡论坛中进行讨论,并形成结论,当能进一步提升该论坛的价值,并有助海西对台的定位趋于精准化。海峡论坛难得聚集如此多的两岸各阶层民众,具有相当的民意基础,该论坛如能对关键课题进行讨论,则其对政策的影响力自是不可小看。</p>
<p>&nbsp;</p>
分享到:
编辑: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