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苏玉珍,生长在印尼,后来回中国台湾读书,成为一名新闻记者,在台湾被称为归侨;林军,同样生在印尼,被父母抱回大陆,现任中国侨联主席,在大陆他也被称为归侨。程国强,从台湾旅居加拿大,在台湾被称为侨胞;傅松望,从温州赴西班牙创业,在大陆他也被称为侨胞。 </P>
<P> 在第二届海峡论坛的两岸侨联和平发展论坛上,他们相聚。台湾侨联总会常务理事葛维新说,海外的侨胞无论是什么党派、阵营,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希望自己的故乡、自己的祖国好!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院长庄国土说,两岸侨联组织即使在漫长的互不往来的时代,各自的角色也都是相同的,就是服务归侨、侨胞;就是在两岸军事对峙的年代,侨联组织也都是坚持一个中国,并且为这个信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P>
<P><STRONG> 台北是个大侨乡</STRONG></P>
<P> 台湾侨联总会理事长简汉生先生在论坛上生动地说:“对我来说,台北就是一个大侨乡。不信你在街上随便拦住一个人,和侨不沾关系的几乎没有。要不自己是学成回来的,要不孩子在外面学习,或者家人在美国、日本工作。”</P>
<P> 台湾侨联总会成立于1952年。两岸侨联组织曾经“老死不相往来”。2005年8月26日,“侨联总会全球侨领大陆参访团”到访北京,破冰水暖。第二年,两岸侨联便举办“海外华人和平与发展论坛”,开始了合作之旅。关于2005年这个时间点,世界越柬寮华人团体联合会秘书长余建强是这样解释的:“当岛内被‘台独’分裂势力和活动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当胡锦涛与连战实现历史性握手的时候,我们越柬寮的乡亲,毅然决然与‘台独’政权决裂,走上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的路。”</P>
<P> 本届海峡论坛强调“聚焦民生”,“什么是民生?两岸和平,让台湾和福建的老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最大的民生。”这样的答案在论坛上获得最大的认同。</P>
<P> 2009年6月,台湾侨联理事长简汉生邀请中国侨联主席林军访台,实现了两岸侨联组织的你来我往。“如果再到台湾,您最想做的是什么?”记者在论坛采访林军时提问。他答:“深交几个朋友,解决一点实际的问题。”林军表示,两岸侨联组织的合作要踏实,提出实际的问题,找出可操作的办法,为海外侨胞做一些实事。</P>
<P><STRONG> 侨胞对两岸都功不可没</STRONG></P>
<P> 庄国土院长在论坛上表示,华侨、侨人对两岸的贡献都功不可没。</P>
<P> 他介绍,1949年之后,两岸对华侨工作都非常重视。台湾1955年颁布“华侨回台投资条例”,从那时起30年间,引进侨资和技术,配合岛内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台湾对外贸易发展、外汇收入和产业转型。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引进美国硅谷华人IT业,提高了科技产业的竞争力。华侨、华人仍然是台湾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各行业的中流砥柱。而大陆30年来实际利用外资金额8990亿美元,其中海外侨资占近七成。如同1970年以后的台湾一样,1990年以后,大批海外专业人才陆续回到大陆,不少人在各行业开始担当领军角色。</P>
<P> 庄国土说,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约4543万,其中东南亚有3348.6万,约占全球华侨、华人的73.5%。1950年以前,华侨、华人中只有极少数受过高等教育。而今天,华侨、华人的教育程度在美国高于平均水平。台湾从1960年开始派遣留学生,前后留学人员50万到60万。大陆1980年开始留学潮,已有超过200万学子在海外攻读过。这是智力资源,在新的世纪,他们将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重要作用。</P>
<P> 但葛维新提醒,海外大半侨胞还是“寄人篱下”讨生活的状态,他们很辛苦,侨联的首要任务还是帮助他们。而海外侨胞的政治观点可能属于不同的阵营,这些政治观点的形成有个人的、社会的、历史的复杂因素,但无论如何,没有华人希望中国不好,所以两岸的政治人物都要有更宽容、更开放的思维。</P>
<P> 欧洲温州华侨华人联合会主席傅松望对此的观点是:在涉及整体民族利益、民族形象的问题上,海外侨胞要协调一致,统一行动;在涉及侨胞生存发展的问题上,要加强协调,发出一个声音。</P>
<P> 傅松望提出侨胞要积极参与住在国的社会生活。他举例说,2004年马德里发生爆炸事件时,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牵头组织华侨华人积极参与西班牙政府组织的反恐怖主义大游行,成为游行队伍中唯一的外国移民团体,令当地社会刮目相看,提高了侨胞的社会形象。</P>
<P><STRONG> 唐人街不只是中国人的街</STRONG></P>
<P> 中国侨联主席林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和谐侨社的概念。记者问“和谐”的具体含义,林军感性地说:“我到西班牙访问侨团侨社时,在机场见到两岸的侨胞都来接机。我听说2008年汶川地震、2009年台湾‘八八’风灾时,西班牙侨社不分大陆、台湾,携手并肩向灾区捐款。今年春节,旅西华侨、华人举行首次‘春节彩装大游行’庙会活动,大陆侨团、侨校、台湾社团、教会、佛教会共同参加,来自两岸的侨胞同庆同乐。这就是和谐。”</P>
<P> 而苏玉珍讲述的亲身经历,反证和谐的重要。她说,侨胞早期移民印尼,大多数是做生意,当时遇到任何问题,各侨团都全力帮助向印尼政府交涉解决,侨胞的个人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的繁荣。但二次大战后,祖国发生内战,侨社也开始四分五裂,有支持“红”的,有支持“蓝”的,甚至也有支持“绿”的。侨社各自为政,结果是华文学校关了,华文报章被禁了,印尼大学规定华裔只能占录取名额的2%,这样的结果是所有华人的损失,无论你是什么政治观念。</P>
<P> 林军呼吁,和谐是侨团内部的和谐,是两岸侨社的和谐,是侨社与住在国的和谐。</P>
<P> 余建强的经历真正体现了“和谐”二字,他从越南移民美国,任台湾当局侨务顾问,当选台湾海外杰出青年。入籍美国后又当选美国杰出青年。现在任中国侨联委员。他在论坛上提出,海外的唐人街,不只是中国人的唐人街,如果是在美国,我们应该告诉美国人:它也是你们的唐人街,这才是落地生根融入主流的观念。反过来,这也会督促我们改变唐人街的脏、乱、差,因为这是维护我们自己的形象。</P>
<P> 苏玉珍提出侨社团结就是力量,可以获得住在国的重视,也可以化解与当地居民的对立。比如印尼的侨胞协助慈济在海啸灾后建立新村,现在已经住进了成千上万的印尼人。“要让他们了解华人对他们的关怀。为侨胞的下一代争取一个更好的环境。”(本报记者 陈晓星)</P>
<P> (本报厦门6月22日电)<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