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记者 林连金)6月16日,第五届海峡论坛重头戏纷纷登场,海峡论坛大会召开、世界闽南文化节开幕、大陆发布31项对台惠民措施……这些都成为了台湾媒体同行的关注焦点,而他们把感想写进了“台湾记者海峡论坛新观察”,他们的心声,涓细流淌,却你我共鸣,你听———
“大陆领导人的致辞,就像是男女朋友出现误会真心告白一样,这样直白、生动的语言,对很多重感情的台湾朋友其实很受用……”
“这个‘大’字,可以用在海峡论坛的举办场地、见面排场、参与人数、领导致辞,以至于大陆领导人对于两岸宏观的期盼、温情的喊话,给人民一种强而有力的安全感……”
“唯有由下而上的交流,让两岸人民团体,通过各种场合深度交流之后,双方过往所累积的歧见才能消除。从上述角度来看,海峡论坛的角色便相当成功……”
《联合报》大陆中心综合组组长陈言乔:
真心告白,台湾朋友很受用
“别再采访我了,以后多去采访基层民众吧!”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昨天下午在厦门造访海峡论坛台湾特色庙会,他对着围着他的数十家媒体记者如是说道。当记者问他哪一种小吃最好吃时,他笑而不说,回称,下次我要自己私下来吃,引来现场一阵哄堂大笑。
连日来,台湾特色庙会小吃涌入数万人潮。昨天天气放晴,虽然炎热,但不减游兴。下午4点多,张志军来到现场,民众像看明星似的,全都围着他,结果寸步难行。人潮的拥挤,让我看到厦门人的热情。
时间转到昨天上午,海峡论坛大会开幕。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的致辞,在我听来,就像是男女朋友出现误会真心告白一样,像是在说,“尽管你对我有误解,但没关系,我会用时间、用行动,证明我对你的真心诚意;希望你能了解我、观察我,到我家里看看,终有一天,能化解你对我的误会”。
这样直白、生动的语言,对很多重感情的台湾朋友其实很受用。俞主席以及新一届中央领导,都有接触很多台湾朋友的经历,他们的用词表达,一针见血。
就我来说,媒体最关心的还是每年大会上所宣布的惠台措施,果然,张志军主任上台致辞,重头戏登场。媒体朋友们都竖直耳朵仔细听他宣布,我赶紧拿着录音机,加上手抄,记下他宣布的6项惠台新措施。没想到,他说,这只是其中6项,总计共有31项呢。我可有得忙了。
过去四届共计有93项惠台政策,这次一口气公布31项政策,遍及旅游、人保、交通、教育、资金援助等项目,显示随着两岸大交流日益深入,大陆对台的照顾也日益增加。
作为台湾同胞的一员,听到、看到这些惠台措施,心里也感到很窝心(这是台湾的意思,很贴心啦)。想到18年前第一次到大陆探亲时,两岸是那么的陌生、隔阂,如今两岸携手共谱许多乐章,相互扶持,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中评社记者高易伸:
“大”论坛,强而有力
回顾这两天接连采访了第五届海峡论坛的领导见面、论坛大会与海峡两岸婚姻家庭论坛等活动,总结心得,我选了个“大”字,来作为初次到厦门采访的一个总结。
这个“大”字,可以用在海峡论坛的举办场地、见面排场、参与人数、领导致辞,以至于大陆领导人对于两岸宏观的期盼、温情的喊话,给人民一种强而有力的安全感。同时也可以用在我所观察到的厦门交通状况,例如行人过马路时的“艺高人胆大”、轿车上路时司机的“大脾气”、水泥丛林里的大楼林立,都显示出了大陆崛起所伴随的独特可爱的一面。
常听一些来过大陆的朋友说,这里是一个硬件设备跳跃式成长与一步到位的开发城市,但人民素质却赶不上硬件建设的发展。是这样吗?台湾有句谚语叫做 “有一好、无两好”,意指人事物并没有所谓的十全十美。个人浅见认为大陆也是如此,但我相信时间终会证明一切。经济富裕了,自然就会寻求心灵与精神层次的满足。有了经济资本,自然会想累积文化资本。而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又可以相互流动。换句话说,这样的标准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透过时间的酝酿与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底蕴,相信不久的将来,在这“大”字里,还会看到越来越多巧致的韵味。
两岸分隔多年,如今走到这一步,或许对年轻的一辈而言并无太大感触,但身为一位媒体工作者,的确看到了物换星移与时代脉动的历史。最重要的不是你这辈子完成了什么,而是这份信念如何持续地继承下去。这次有幸参加海峡论坛,我想我的确看到了。
《台湾导报》记者林献元:
“民间嘉年华”闪四亮点
对中国人而言,逢五逢十都是值得扩大庆祝的数字。迈入第五届的海峡论坛,在大陆方面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筹划下,除保留往届反映良好的活动项目外,今年更进一步扩大规模,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更吸引人参加,办得就有如两岸同胞的民间嘉年华般热闹。
今年论坛与往届相比有四个突出特点。
一、注重面向基层,打造交流平台:本届论坛除继续办好工会、青年、妇女三大活动外,更围绕姓氏宗亲、同乡社团、民间信仰、大陆配偶等亲缘纽带,以及文化、教育、医疗、法律、工商等领域和农渔水利、乡镇村里、社区协会、公益慈善等基层社团,分别搭建交流平台,使与会嘉宾都有可以参与的活动。
二、突出祖地文化,共叙乡情亲情。论坛首次举办了“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和“闽台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周”,邀请闽台同名村的台湾基层民众和青少年接续乡情、寻根谒祖。还继续举办“海峡客家风情节”,并首次举办“世界闽南文化节”。同时,为满足两岸民众需求,今年还在厦门、福州、泉州举办台湾特色庙会,首次在厦门开展台湾特色庙会“金牌小吃”评选活动。
三、推动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在昨天的海峡论坛大会上,大陆方面就发布31项新的对台惠民政策,为两岸民众多谋福祉。论坛也新增“两岸城镇化建设论坛”、“海峡金融论坛”等活动,探讨进一步深化两岸区域、业界间对口交流与合作。
四、突出创新提升,不断增强论坛活力。本届论坛在活动设计上,突出公益慈善、生态环保等时代元素,首次举办“两岸公益论坛”、“海峡两岸关爱自然志愿服务论坛”等活动,探讨志愿精神,交流彼此经验,搭建公益平台,弘扬公益文化。
《台湾导报》记者林献元:
“民间嘉年华”闪四亮点
对中国人而言,逢五逢十都是值得扩大庆祝的数字。迈入第五届的海峡论坛,在大陆方面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筹划下,除保留往届反映良好的活动项目外,今年更进一步扩大规模,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更吸引人参加,办得就有如两岸同胞的民间嘉年华般热闹。
今年论坛与往届相比有四个突出特点。
一、注重面向基层,打造交流平台:本届论坛除继续办好工会、青年、妇女三大活动外,更围绕姓氏宗亲、同乡社团、民间信仰、大陆配偶等亲缘纽带,以及文化、教育、医疗、法律、工商等领域和农渔水利、乡镇村里、社区协会、公益慈善等基层社团,分别搭建交流平台,使与会嘉宾都有可以参与的活动。
二、突出祖地文化,共叙乡情亲情。论坛首次举办了“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和“闽台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周”,邀请闽台同名村的台湾基层民众和青少年接续乡情、寻根谒祖。还继续举办“海峡客家风情节”,并首次举办“世界闽南文化节”。同时,为满足两岸民众需求,今年还在厦门、福州、泉州举办台湾特色庙会,首次在厦门开展台湾特色庙会“金牌小吃”评选活动。
三、推动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双赢。在昨天的海峡论坛大会上,大陆方面就发布31项新的对台惠民政策,为两岸民众多谋福祉。论坛也新增“两岸城镇化建设论坛”、“海峡金融论坛”等活动,探讨进一步深化两岸区域、业界间对口交流与合作。
四、突出创新提升,不断增强论坛活力。本届论坛在活动设计上,突出公益慈善、生态环保等时代元素,首次举办“两岸公益论坛”、“海峡两岸关爱自然志愿服务论坛”等活动,探讨志愿精神,交流彼此经验,搭建公益平台,弘扬公益文化。
《中国时报》大陆新闻中心记者陈柏廷:
由下而上交流,论坛角色相当成功
行程第二天,参加海峡论坛大会,充分体验到两岸交流日益频繁的状况。满山满海的与会来宾,让我见识到主办方对于海峡论坛的重视。
事实上,海峡论坛已经举办第五届,两岸交流日益密切。诚如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所言,对于近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转折,目前两岸关系朝正确方向发展,促进交流合作与平等协商,推进两岸交往合作机制化建设,不断谱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篇章。
其实,对我而言,海峡论坛的关键意义在于两岸人民的基层交流,就如同大会主题,特别强调民众、草根性的交流一样。因为唯有由下而上的交流,让两岸人民团体,通过各种场合深度交流之后,双方过往所累积的歧见才能消除。换言之,双方也才能真正坦诚相见,如此,两岸关系也才能真正发挥深刻的变化,或者说往好的方向前进。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出席台湾特色庙会活动时,也再三强调,媒体应该多报道民间基层的活动,好让双方交流更为密切,毕竟两岸关系的成与败,跟民心是息息相关的。
从上述角度来看,海峡论坛的角色便相当成功。此次来自两岸各地的团体,通过此次论坛,得以深化交流。其实,像此类的论坛应该要多举办,甚至多邀请台湾更多团体参与,让大陆民众也可以深深体会两岸民众的差异所在,如此双方才能真正取长补短,发挥优势互补效果。
展望两岸未来,希望两岸不只在经济上交流,也能在文化上交流。就如同俞正声主席所言,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加强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实现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就是在壮大中华民族经济。两岸同胞同受中华文化哺育,扩大文化交流,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时代内涵,就是在繁荣中华民族文化。
另外,海峡论坛大会上,大陆方面宣布多项对台利多,其中福建省宣布7项对台优惠政策,尤以海峡(福州)大熊猫研究交流中心将赠送台北木栅动物园三只人工繁殖的小熊猫这一政策,最引人瞩目。说真的,我已经迫不及待要迎接小熊猫的到来,我相信台湾民众也是衷心期盼的,届时,台湾恐怕又会掀起一阵小熊猫观赏潮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