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6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深魁)16日,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和两岸“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在厦门举行,吸引了来自新北、台南、花莲、嘉义等地的500多名台湾乡亲跨海走亲戚,共叙同根情。
寻根谒祖:让下一代铭记根之所在
“我要带孙子回祖籍地看看,让他知道自己的祖先从哪里来,牢记自己的根之所在!”在两岸“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现场,来自新北市西盛里许厝的许邦彦一家成为全场的焦点。
原来,80多岁高龄的许邦彦此次回乡祭祖,不但有儿子许宸杰陪同,还特意把13岁的孙子许秉纶一块带了过来,祖孙三代一起回乡寻根。新北市西盛里许厝和晋江安海镇前埔村许厝,是一对闽台“同名村”。自1987年两岸恢复民间往来以来,两地民众便互动交往,从未间断。
寻根谒祖、探访祖地,以及对原乡的牵挂思念,是台湾同胞念念不忘的传承。许邦彦祖孙三代寻根的故事,是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真实写照。
“透过寻根,既增进了闽台民众的情谊,又深化了台湾乡亲对福建祖籍地的认知了解,还拓展了两岸青年一代的交流,为闽台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新亮点。”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台湾非常重视祖先的崇拜与谱系的传承。”台北连姓宗亲会理事长连显达告诉记者,对于台湾民众来说,族谱对接一直是海峡论坛的一大亮点,因为族谱上记载的内容,表示不忘本,并作为日后子孙寻根探源的凭证, “能让两岸的年轻人较容易找到共同的祖先关系,这就叫以族谱续前缘”。
首次参加闽台同名村镇续缘之旅,来自花莲县吉安乡胜安村的王俊翔十分兴奋。他告诉记者,自己的祖先200多年前从漳州迁往台湾。“我们过来是寻根,大陆宗亲去台湾是走亲戚,只有常来常往,才能越走越亲。”
旅游合作:共绘乡村旅游新蓝图
“寻根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对接合作,我希望两岸同名村能够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台湾大台南旅游公会理事长翁依秀曾多次参加海峡论坛,对“美丽乡村”建设有独到见解。她说,要想将两岸同名村的紧密联系一直延续下去,旅游合作无疑是一个切入点。
“两岸同根同源,开展乡村旅游开发合作具有天然优势,大有可为。”台湾海峡友谊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旭滨表示,两岸同名村可以探讨发展乡土旅游、文化旅游和修学旅游,共同培育海峡旅游品牌。“除此之外,双方还可以在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协作,促进两地企业合作,带动闽台乡村旅游进入创意互动的新领域。”
借助海峡论坛的这个大平台,一大批台湾乡村旅游专家跨海传经送宝,闽台乡村旅游合作开展得越来越红火,合作范围从最初的乡村旅游规划、产品开发,逐步延伸到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乡村旅游市场营销、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等领域,为两岸同名村交流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台湾乡村旅游发展已有40多年历史,拥有创意、特色、精致、风情等成熟理念,形成了乡村民宿、主题公园、乡村花园、乡村农场等多元发展的格局。”台湾花莲县丰田村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陈威良建议,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在大陆如火如荼地进行,而闽台乡村旅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要以同名村为载体,开展旅游对接合作,可以给村民、旅游业者以及游客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