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海峡论坛官方网站 > 第十届 > 论坛播报

台湾青年看大陆:在这里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时间:2018年06月07日 15:42:00来源: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6月6日厦门讯(记者 赵苗青)第十届海峡论坛5日在福建厦门开幕,青年交流作为本次论坛的四大版块之一,各项青年活动陆续登场,5日下午的海峡论坛十年故事汇活动现场记者寻访了首次登陆的台湾00后和在大陆发展多年的“老”台青,从不同的角度倾听他们的故事。

1.jpg

“海峡论坛十年故事汇”讲述者在活动现场合影。(中国台湾网 赵苗青 摄)

  台湾00后的大陆初体验:期待更深入的了解 

   6月5日下午,海峡论坛十年故事汇现场,一位身穿青年公社文化衫,手持录音笔的身影忙碌地穿梭于各个角落采访参会嘉宾,他就是以青年公社特约记者身份参与第十届海峡论坛的台湾青年蔡育璋。

  年仅17岁的蔡育璋来自台湾台南,目前在读高中二年级,这次以青年公社特约小记者的身份参加海峡论坛对于从未到过大陆的他来说是一场非常新奇的旅程。“这里既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有和台南风格相似的古建筑,就连温润的气候也是熟悉的感觉。”来到与台南地理人文相似的厦门消除了蔡育璋初来大陆的忐忑。

  交流中记者感受到蔡育璋对大陆微博、微信、B站等知名自媒体平台不仅认识还玩得很“溜”,虽然之前从未踏足大陆但是借助网络的传播他对大陆也有初步的设想,“印象中大陆是一个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地方,事实也确是如此”,由于对互联网科技颇有兴趣,蔡育璋通过自媒体平台关注了很多介绍大陆科技发展以及两岸交流的主页,此次就是通过青年公社Facebook平台了解到特约小记者活动。

  “我希望未来可以走出台湾,到外面走走看看,最好有机会在大陆修读大学。”随着大陆发展机会的增加,以及惠台措施的不断推出,有意或愿意赴大陆学习的台湾青年越来越多,蔡育璋也是其中一员,正是对大陆高校的向往,他通过海峡论坛网络报名平台特意选择了有厦门大学的参访线路,亲身体验大陆的名校氛围为自己以后在大陆读书探路,“厦门大学很漂亮,而且师资雄厚,希望半年后的大考我能达标。”

  “老”台青:在大陆看到更好的未来

  当天下午,海峡论坛十年故事汇现场,何秉伦、李佩珍两位“老”台青讲述了自己的在大陆求学、工作的经历,他们的精彩故事也启发着像蔡育璋这样初来大陆的后辈。

  就读于北京清华大学的何秉伦讲述了家族三代人与清华大学的渊源,五年前他第一次踏入清华园,就被校园里悠然浓厚的学术氛围吸引,由于本科在校成绩不足以申请交换生或是奖学金赴京读书,当天何秉伦就立誓,本科毕业后要重返北京清华大学深造研究生。两年后这个梦想实现了,当年,何秉伦的祖父辈、父亲没回来过的地方,他代替他们回来了。

  “大陆高校在校生规模比台湾大,相对的竞争也更激烈,专业设置和学生社团也会更加丰富,更重要的是大陆高校已经与国际接轨,教育资源雄厚,建议台湾的青年朋友,有机出来看看,不管去哪里都要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作为成功就读大陆清华的前辈,何秉伦向蔡育璋这位初来大陆的学弟分享了在北京清华大学就读的经验感受。

  2014年李佩珍随着当时所属公司“台湾大学城乡发展基金会团队”来到厦门市海沧区,作为规划师负责院前社的村居环境改造。八个月后,合同项目结束团队回台湾,而李佩珍选择留下来继续在院前社工作,这一留就是四年。

  年初的“31条措施”出台后,有200多台胞应聘厦门海沧社区助理规划师岗位,最后35名成功上岗,现在海沧共有43位像李佩珍这样的规划师。李佩珍建议台湾的年轻后辈眼光要更开阔,不要锁定在媒体报道的片面、狭隘的空间里,尤其要多关注大陆出台的优惠政策。这次新上岗的35位台胞中很多放弃在台湾稳定优越的工作,携家带口来到厦门,就是希望借助大陆的机遇实现更高的发展。(完)

2.jpg

特约小记者蔡育璋在青年公社展板前拍照留念。(中国台湾网 赵苗青 摄)

3.jpg

“海峡论坛十年故事汇”在活动现场。(中国台湾网 赵苗青 摄)

4.jpg

特约小记者蔡育璋采访台青前辈何秉伦。(中国台湾网 赵苗青 摄)

5.jpg

  李佩珍在“海峡论坛十年故事汇”上分享在厦门海沧院前社的故事。(中国台湾网 袁楚 摄)

【编辑 王亚静】
论坛资料

论坛日历(6.5-6.11)活动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