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MARGIN-TOP: 0px; MARGIN-RIGHT: 0px" align=center><IMG src="./W020100624543636226824.jpg" OLDSRC="W020100624543636226824.jpg" /></P>
<P style="MARGIN-TOP: 0px; MARGIN-RIGHT: 0px"></P>
<P align=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6月19日,首度参展亮相海峡两岸文博会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展示包括晋代王羲之、元代黄公望、清代朗世宁等中国古代著名国画、书法家的名作高仿复制品,吸引观众近距离欣赏。当日,以“一脉传承,创意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在厦门开幕。 中新社发 刘可耕 摄</FONT></P>
<P style="MARGIN: 0px"> 备受关注的两岸“重走故宫文物南迁路”考察活动6月4日从南京开走,为期半个月里双方28名考察队员共同踏访了四省八市,此前刚在四川峨眉落幕。此行有何重大发现、有何心路历程,两岸故宫未来又将有何具体交流举措?中新社记者今日在此间专访了北京故宫领队、副院长李文儒。</P>
<P> <STRONG>最大心得:文物南迁史须再认识</STRONG> </P>
<P> 故宫文物南迁的路线是和日军侵华战争联系在一起的。为了避开日军的轰炸,文物一步一步南迁。正是基于此,李文儒认为故宫文物南迁史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反侵略的一次胜利。</P>
<P> 他表示,应该从更宏大的历史眼光来看待这段文物南迁史,在重走过程中大家深切感受到这绝不仅仅是故宫一个单位的事情,而是一种国家行为,在二战以及抗日战争的背景下,军政、军民、国民政府、地方政府、地方老百姓……调集动员了多方力量,“故宫人只是跟随着一起走,百万文物十几年中行程上万公里安然无恙,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这种国家行为,因此故宫文物南迁是全国护宝、全民护宝的一次伟大行动”。</P>
<P> 李文儒认为,这不仅是故宫的一段历史,也是国家、民族的一段历史,因此值得高度重视。</P>
<P> <STRONG>最大遗憾:走晚了</STRONG></P>
<P> 在采访中,李文儒不止一次表达了“走晚了”的遗憾,“如果早十年,我们还能遇到更多当事人、找到更多遗迹”。 此行碰到南迁过程中的当事人,有记忆的多在八十岁以上,而一些重要历史遗迹已经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有的重要截点甚至缺乏明显标志,几乎没有发生过的痕迹,非常让人痛心”。</P>
<P> 例如在南京浦口火车站,南下文物在这里停留了200多天,这次考察中发现这里什么也没有,缺乏确认标志;下关码头轮渡的对接点还在,但已衰败废弃。“我们希望经过总结整理之后,争取把故宫文物南迁路线作为一个线性文化遗产来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用一种方式将其固定下来。” </P>
<P> 李文儒表示,如果南迁沿线有安全、温度、光照等客观条件都适合的存放地,在故宫博物院建院90年、100年的时候,若能组织一次“两岸故宫文物重走南迁之路”的活动,将会更有意义。 </P>
<P> <STRONG>两岸故宫交流走向常态化</STRONG></P>
<P> “南迁文物史料文献展”将于10月在故宫的神武门城楼拉开大幕。故宫将整理整个考察活动中收集到的史料,通过影像资料、文图集等方式,将这些反映当年文物南迁历史的资料让更多的人知晓,并一代代传承下去。还计划绘制一张文物南迁的线路图,全面展示当年文物南迁之路的线路、遗址、旧址等。</P>
<P> 李文儒,此次两岸故宫重走文物南迁路,是双方人数最多的一次交流活动,大家朝夕相处感情更深,将极大推动两岸进行深层次合作交流。 </P>
<P> 台北故宫领队、教育展资处处长朱惠良表示,通过此次重走文物南迁路,她们回去之后也计划重走一次台湾路线,从基隆港到台中的北沟再到台北的外双溪,重温历史并进一步考察研究,并且不排除两岸故宫再度合作重走的可能性。 </P>
<P> 据透露,台北故宫院长周功鑫已确定出席北京故宫9月举办的“明永乐宣德特展”,两岸故宫还将于11月在京举办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去年双方已在台北首度合办了以雍正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李文儒表示,两岸故宫的交流现已打破“坚冰”走向常态化。(应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