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日,厦门获准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消息振奋人心。而在此之前,这个方向不仅一直是不少大陆专家、学者的构想,也是台湾金融业界的期待。究竟两岸金融服务中心能够做哪些事情,又会对厦门带来什么影响?记者采访了两岸的相关人士。</P>
<P> <STRONG>六大领域有先试空间</STRONG></P>
<P> 厦大台研院经济所副所长唐永红博士,一直致力于在海西设立两岸金融合作试点的研究,他认为这一政策对厦门、对海西来说意义非凡。</P>
<P> 唐永红认为,如果建成两岸金融合作试点,那么厦门至少可以在六个方面有所作为。首先是推动厦台两地的金融企业互设机构、相互参股。台湾很多金融企业都在期待大陆放宽准入门槛,大陆在全面放开有困难的情况下,不妨先让这些企业进入厦门。二是可以拓展台资进入厦门的渠道和形式。目前“海峡投资基金”已经建立,两岸股权柜台交易平台正在推动中。厦门可以成为两岸产权交易的新热土。三是优先支持在厦门、在海西的台企进行融资。四是开展两岸跨境贸易,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唐永红透露,这项内容很快就能达成。五是在厦门试点进行人民币与新台币的双向兑换结算。具体来说,厦台两地的商业银行可以互设对方货币账户,同时可经小三通航线将厦门的新台币押送至金门,可以节省间接汇兑成本。六是在厦门试办对台离岸金融业务。这样银行可以承担比较少的税收,是一种比较自由、开放的金融交易方式。唐永红介绍说,目前国际上已经有不少离岸金融中心,厦门如果做得好,也可能跻身这个行列。</P>
<P> <STRONG>厦门整体产业布局将受益</STRONG></P>
<P> 唐永红指出,这一举措很可能对厦门的产业生态造成非常深远的影响。厦门成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不仅对台湾的金融企业是个好消息,对厦门本地的金融业发展也是少有的契机。唐永红认为,厦门的金融业发展规模和服务水平相对比较弱,这次就是一个借机补强的大好机遇。</P>
<P> “金融业发展到一定高度,就会对第二产业带来积极有效的影响。第二产业会从中受惠。”在唐永红看来,生产制造业与金融业是厦门目前经济发展的两只羽翼,金融业的大发展会反哺制造业,为其提供优良的金融环境。而金融业带来的投资环境提升,也会对台企造成“好大诱惑”。不仅台湾金融企业会青睐厦门,台湾第二产业也会受利益驱使抢滩厦门。最后,成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厦门在两岸金融交流中的地位也与目前不可同日而语。作为对台先行先试的试验区,厦门会成为台湾金融企业布局大陆的主要战场。“如果发展得好,厦门很可能成为两岸金融交流合作的龙头老大。”唐永红对厦门作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前景非常有信心。</P>
<P> <STRONG>可试行 “差别准备率”</STRONG></P>
<P> 厦门成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最高兴的恐怕就是台商了,不过台湾学界也是十分关注。</P>
<P> 在北大任教的台湾经济学者霍德明曾提出过在海西实行 “差别准备率”的构想。他认为在厦门先行先试,让中小银行(如厦门市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大银行脱钩,从而降低中小银行的资金成本,就能很好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霍德明认为,目前有普遍性的问题、大陆其他地方暂时还做不了的事情,由厦门来做更有意义。</P>
<P> 台湾国际造船公司总经理李志城,在台湾金融界与学界也都有深厚背景。他认为,两岸金融合作要求对现有机制创新,但创新并不是目的,“如果说金融是根脉,那么产业才是枝干”。李志城强调,厦门如果想以成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为目标,就必须以服务第二产业为基本面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