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泉港6月12日电 (陈健)“寻根问祖、探源祖地,以及对原乡的牵挂思念,是台湾人念念不忘的传承。”12日,《台湾源流》杂志主编、台湾族谱专家许明镇在出席海峡论坛活动时如是说。
今年已经是许明镇第六次参加海峡论坛了。他表示,“自实现‘三通’以来,两岸亲人得以延续亲情,两岸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也都有新的成果,相互学习并共同受益。”
当天,首届闽台同名(同宗)村镇寻根续缘交流大会在泉港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宗亲代表、谱牒文史专家、书画家等近300人参加大会,有168位来自台湾台北、台中、新竹等地的台湾宗亲来此寻根续缘,走亲访友。
福建先民移居台湾,从祖籍地带去的传统文化、民间音乐、习俗信仰也随之落地生根,形成了以同地域、同宗族、同宗姓相连结的血缘聚居村落,形成了海峡两岸同名村、同宗村、同礼乐的现象。
而台湾光复后,曾兴起一股编谱修谱的热潮,台湾地区的世系家谱大多明载着闽台始祖、祖籍地,来台湾最初的落脚之地、字辈昭穆等。
“台湾非常重视祖先的崇拜与谱系的传承。”许明镇说,家谱上记载这些内容,表示不忘本,并作为日后子孙寻根探源、寻根问祖的凭证,“闽台谱牒通过交流,能较容易找到共同的祖先关系。”
台湾中华文化盛会学会执行长池学文也认为,寻根续缘交流,加强维系了两岸宗族同胞的亲情,体现两岸血缘一家亲的宗族文化,进而增强台湾民众对两岸血缘关系的认知。
近年来,大陆探索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新形式、新途径、新载体,开展海峡两岸同名村结对、同宗亲寻根、同礼乐交流等“三同文化”交流活动,参与“三同文化”交流的台湾宗亲遍布台湾12个县市5万多人次。
池学文表示,闽台“同名同宗村”不该只是历史记忆的痕迹,而应通过“家文化”教育将此历史记忆所代表的文史意涵联结到台湾年轻人和社会大众中。
“我更希望台湾的年轻人能多到大陆交流。”连续两年参与寻根活动,27岁的蒋东颖有了自己的观察,“大陆的经济市场发展广阔,今后有机会,打算能在大陆的大城市创业。”
蒋东颖来自台湾彰化县,跟随父亲蒋敏全一同来福建寻找蒋氏的祖先。“父亲的业余爱好就是研究族谱历史,我弟弟去年也一起大陆来寻根续缘。多来一次大陆,就对它有多一些了解。”
“两岸人民要不断进行祖缘亲缘的联结、祖地故乡的联结。”许明镇认为,让两岸在文化、思想、宗教、民俗等方面的融合走在前头,为两岸的和平发展开先锋、奠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