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6月12日讯(记者 王思羽) 今年的海峡论坛恰逢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多场重要的分论坛活动均是在“情浓粽飘香”的氛围中开场的,但对于在厦门出席2016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的两岸专家、业者来说,此次的端午聚首还有特殊的意义。
“端午不光吃粽子、赛龙舟,还有一项很中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通过挂艾草、涂雄黄、饮用雄黄酒等方式来防病、防瘟疫。”11日举行的研讨会开幕式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三句话不离本行,向与会者“传达”起中医药工作者每逢端午的“重要任务”。“我们这个研讨会关心、关注的就是民众的健康,在端午节召开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王国强说。
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 两岸合作迎历史机遇
回首2015年海峡两岸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王国强指出,过去一年,不仅台湾在中医中药的发展方面又有新进展,大陆的中医药发展也是成果丰硕。就在去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屠呦呦研究员,获得2015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实现了大陆科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因为中医药而获得诺贝尔奖零的突破,充分表明中医药对人类健康所作的贡献,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认同。
也是在去年,备受两岸关注的《中医药法》也正式进入了全国人大的审议,中医药立法进程取得重大进展,今年《中医药法》就会出台。与此同时,大陆也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使得中医药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得到了更加有力的政策扶持。
王国强谈到,去年12月26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60周年贺信中指出: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理、人和的大好时机。王国强表示,中医药正上升为国家战略,正步入国家发展的快车道。
回顾两岸中医药交流合作的历程,王国强表示,两岸关系虽有坎坷和挫折,但中医药的交流与合作从未间断。两岸中医药界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和模式,并根据两岸各自特色和发展优势相互借鉴,大陆充分学习台湾在医院管理、全民健保体系、产业发展方面的经验,并与台湾积极交流大陆在中医药临床、特色优势、科学研究、中药材质量保证等领域的成果,成功实现了优势互补。
展望未来,王国强指出,两岸中医药发展合作面临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两岸应共享发展机遇,发挥各自优势特色,实现互利共赢。
打造两岸产业链 让中医药有国际医学“语言权”
不仅发展成果丰硕、两岸合作前景广阔,中医药在国际社会也越来越多地赢得重视与认可。据介绍,截至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和外国政府、地区、国际组织签订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此外,在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领导人的见证下,中国分别与澳大利亚、吉尔吉斯坦、乌克兰、捷克等国家签署了中医药合作协议,以支持在海外设立中医药中心。王国强列举,在捷克,由刘延东副总理亲自挂牌中捷中医药中心深受欢迎,派驻去的中医大夫的挂号预约已经约到明年。
为让中医药事业继续在海外“扬帆远航”,王国强呼吁,两岸应携起手来,共同把两岸中医药事业做大、做强、做实,打造中医药国际发展的全产业链。
出席论坛的中国国民党中常会两岸医疗事务召集人、台湾中华两岸医疗健康发展协会理事长廖国栋作为医生出身,十分关注两岸中医药事业发展与合作,以及如何将两岸中医药打造为新兴产业,推向世界。他在论坛致辞中提到,西医以科学为依据,并用英文传述,易于在全球传播并发挥影响力。中医药是5000年智慧结晶,虽有好功效,但受语言表达局限,在医学领域仍缺乏“语言权”,只能更多被局限在华人市场里。
廖国栋表示,自己还留意到,屠呦呦发表获奖感言时曾表示,中医药是人类的宝库,但仍有很多领域有待发掘,她也期勉后继学者运用科技手段,让中医药成为现代社会可验证的医学项目。廖国栋借此呼吁与会者共同发掘中医精髓,并通过英文向世界传播,以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让中医药真正通过两岸合作造福全人类。
两岸专家论“医养结合” 谋国泰民安
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创办于2006年,自2009年起已连续8届纳入海峡论坛主要活动,已成两岸中医药界交流的重要平台。据介绍,本届研讨会出席嘉宾达650余人,达历届规模最大。
本届研讨会以“创新医养结合模式,共谋两岸民众福祉”为主题,开幕式后,研讨会进入主题发言,来自海峡两岸的6名学者专家分别发表演讲,就两岸“医养结合”模式进行了学术研讨。台湾桃园长庚纪念医院名誉院长黄美涓分享了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发展医养结合的经验;厦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王挹青从民生和医改方面,对厦门推进医养结合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全国老龄办原副主任鲍学全以人口老龄化为切入点,阐释了积极推进医养结合的重要性。
整场发言,两岸专家均依各自经验,从不同角度为推动两岸“医养结合”,造福民众出谋献策。
厦门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挹青表示,会议的重要的主题是“医养”,就是健康和养老的理念。健康养老护理与中医治病紧密结合,在大医改的氛围下,希望有更多实质性的政策出台。
“我学中医36年了。有个成语叫‘上医医国’。我以前始终不理解,中医就是研究‘方药病症’的,如何谈得上‘医国’呢?”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专家张雪亮在演讲中表示,对“医养结合”的一番探索后,自己对“上医医国”这个成语有了更深的理解:“‘医养结合’如果做得好,就会使老人安心、子女放心、国泰民安”,张雪亮说。
他表示,中医药学在“医养结合”中具有优势。中医的学科特性本身就是医疗与养生并重,而养老则是养生重要的对象。此外,中医切实可行,文化深入人心,方法简便。当然,要做好“医养结合”,两岸中医药界人士也应对海内外先进的养老技术、方法和理念加以学习,避免“学中医的不懂养老,懂养老的不懂中医”,唯此才能创造具有中医特色的“医养结合”学科和领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