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论坛
官网首页 | 关于论坛 | 最新播报 | 视频·直播 | 重要发布 | 重要讲话 | 人物访谈 | 嘉宾风采 | 论坛花絮 | 评论反应 | 中国台湾网专稿
现场图片 | 背景资料 | 关注海西 | 闽台交流 | BBS | VIP | 第六届 | 第五届 | 第四届 | 第三届 第二届 第一届
  海峡论坛官方网站 -- 论坛花絮

回顾:两岸特色庙会最后一天

时间:2014-06-17 18:06   来源:东南网

  今晚11:30,两岸特色庙会就要收摊了。今天是庙会最后一天,亲,还有没吃到台湾小吃的,赶紧地,走起!

  台湾摊主:明年还要来

  昨天上午风雨交加,让庙会活动不得不暂停。

  下午4时起,天空开始放晴,海沧市民广场上的人,陆陆续续又多了起来,一些提早开业的摊主,迎来了排队的人流。

  导报记者在庙会上看到,人流在大肠包小肠的摊点前聚集,有母亲带着学龄前的宝宝,也有三三两两的小情侣。

  另外一个受到年轻人喜爱的,是101巨无霸薯塔。摊主谢忠雄是一个25岁的年轻人,穿着明黄的恤衫、荧光色的时尚运动鞋,棕色的皮肤显得活力四射。他说,这次与父亲来到海沧参加两岸特色庙会,感受到了海沧人的热情,这次庙会的卫生、秩序都很不错,还有台湾志工帮忙,感觉很亲切,如果下次有机会,还会再来。

  被称为“台北士林夜市大师”的阿万师傅,前几天都在忙着现场炒海蛎煎,服务食客,根本没机会与记者聊天。趁着昨天比较空闲,阿万师傅一边整理食材,一边答记者问。他说,在士林夜市经常接触到大陆游客,与在海沧遇到的大陆人一样,“都很热情”。忙碌的三天时间,在阿万师傅看来,是“还好”,只是早上的大雨让他不能服务大家,感觉比较遗憾,“时间过得太快了,下次庙会,我还会再来!”

  厦门民众:要来还来海沧

  庙会进入倒计时,这也让厦门的食客依依不舍,“如果明年的庙会还开到海沧来就好了”。

  “如果再多办几天就好了,可惜我们要上学,不然今天还可以去吃”,北师大附小三年级两个小伙伴,在周末结伴逛庙会,结果不但在那里遇到了其他同学,还遇到了过去幼儿园的好朋友。吃到美味的盆栽冰淇淋、巨型的章鱼脚,还有包装可爱的椰子汁,两个曾结伴去过台湾的小伙伴意犹未尽,直嚷嚷着,“如果明年庙会再开到海沧来就好了,我们可以天天去吃!”

  连续参加过几次庙会的苏小姐,这次特地和闺蜜开车从集美来赶庙会,“地方很大,停车很好停,还有座位,带着小朋友逛,一点也不累”。苏小姐自己经营着一家餐厅,过来赶庙会,也带着学习的心态,“一些好吃的味道、好玩的点子,可以学习,甚至可以直接跟他们谈,引进到我们餐厅”。可惜,一个下午的时间太短,没办法把所有摊点“走透透”,也没办法把所有美食尝个遍。

  听说“七大夜市”要进驻海沧,苏小姐十分开心,“太好了,以后周末从集美过来,很近,又不像岛内那样人挤人,附近还有海、有山、有卡拉OK和爱心单车,带小朋友玩一天绰绰有余”。

  人物

  基隆夜市自治委员会会员傅明泰:

  “吃,是一种艺术”

  戴着草编牛仔帽,穿着裸色衬衣的傅明泰,来自基隆夜市,对于这次庙会,他的评价是“干净、整洁,秩序很好”。

  “吃,是一种艺术。”傅明泰说,台湾从南到北,食材、料理各有变化,有其地方特色,总结起来,就是一部台湾“吃的文化”,“总的来说,就是要求不失原味,保持食材的精髓”。

  对于这次庙会从台湾特色升格为“两岸特色”,傅明泰认为,包含了“交流和学习的意味”。比如海蛎煎,台湾是一碗碗分开煎,色泽清透,最后加上蛋液、香菜,卖相好,引人食欲;而闽南的海蛎煎,在地瓜粉中加入了酱油,看起来没那么清亮,但对于吃惯了含有酱香的厦门小伙伴,吃台湾海蛎煎,总会感觉“味道怪怪的”。

  他说,这就是两岸饮食文化的差异,因为手法和做法的不同,让消费者的感受不同,而大家对“家乡味道”的认同,让双方有了共同语言。

  “烹饪者对食物的尊重,对客人的尊重,都体现在了他对食材的态度上”,傅明泰说,从两岸烹饪的交流中,多一些认同和包容,少了一些主观和争执,这就是交流的作用和意义。


分享到:
编辑:陈宁

公告板 | 关于论坛

中国台湾网专稿

更多>>评论反应

更多>>嘉宾风采

更多>>论坛直通车

景点 美食 住宿 日程 交通 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