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第十四届海峡论坛服务保障工作,厦门市副市长、海峡论坛厦门市保障办主任庄荣良表示主要体现在下面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省市协同联动机制。厦门市加强与省组委会办公室的对接,省市协同配合、步调一致,共同推动海峡论坛的各项筹备保障工作。为此,厦门市专门成立了第十四届海峡论坛厦门市保障协调领导小组,下设总办公室、安全保卫工作组、大会活动组以及12个综合保障工作组,举全市之力为参加海峡论坛的两岸嘉宾提供全方位保障。
二是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当前,境内外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厦门市密切关注疫情的最新变化,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动态清零”的总体防控策略,根据海峡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做好政策的衔接执行,严格落实“九不准”要求,把握关键的防控风险点,积极探索重大活动常态化精准防疫模式。同时,厦门市压紧压实防控责任,在省卫健委的指导下,研究制定了《第十四届海峡论坛疫情防控工作总体方案》,在厦各场活动均制定相应的子方案,并认真组织演练。各相关单位坚决落实主体责任,要求参会嘉宾和工作人员做好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在具体防控措施方面,强化对参会人员的流行病学史筛查、健康管理和核酸检测,细化活动场所和酒店住宿餐饮的疫情防控要求,确保疫情防控不出纰漏。
三是确保论坛活动安全顺利。厦门市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按“一活动一方案”要求,逐一制定各场活动的专项安保方案,派足警力,做好活动场地及嘉宾住宿酒店的安保工作。近期,厦门市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对城建、交通、消防、卫生、食品、网络、旅游等行业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并着力保障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秩序安全稳定。论坛期间,厦门市部分路段将采取限行措施,公安、交通等部门将认真做好道路交通疏导组织,在方便嘉宾参会的同时,尽量不影响市民正常生活和出行。
四是提供温馨周到的接待服务。近两年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态势下,厦门市在举办大型展会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服务保障经验。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为嘉宾提供更加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让嘉宾感受厦门城市的温度。厦门市在嘉宾和媒体记者主要下榻的酒店建立了多部门联合参与的接待服务专班,统筹安排住宿、防疫、安保、交通、餐饮等服务保障,并加强对接待服务人员和志愿者的综合培训,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论坛期间,厦门市国有景区还将免费对参会嘉宾开放,参会嘉宾可在东渡邮轮中心厦鼓码头乘坐渡轮前往鼓浪屿参观。
五是营造优美热情的城市氛围。厦门市已对论坛活动场所及周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和整治提升,契合论坛主题展开气氛布置,7月9日开始,厦门市为参会嘉宾和市民们点亮了城市夜景灯光秀,积极营造喜庆温馨的城市氛围。
对于精心务实办好在厦活动,庄荣良表示,厦门市按照“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第一站”重点任务,精心策划组织在厦各场活动,着力拓展两岸融合发展实效。除配合中央、福建省在厦举办活动外,还精心打造了13场活动,其中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暨两岸龙舟赛及台湾人才厦门对接会2场活动已成功举办。今年厦门市为主承办的活动主要涵盖三个方面:
一是搭建青年交流交往、创新创业平台。两岸青年创新创业论坛旨在鼓励广大青年在两岸融合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主力作用,将专门邀请知名企业家和天使投资人与台湾青年的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推动优质项目落地。“两岸一家亲·从小心连心”研学体验营采用穿越式剧本杀、闽台文化研学等形式,组织两岸青少年和亲子家庭一同回顾、体验闽台历史文化,寻找两岸“共同记忆”。海峡两岸青少年中华姓氏源流知识竞赛通过组织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参与知识竞赛,讲述姓氏故事,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下一代对中华文化源流的求索热情。
二是深化两岸产业、文化融合发展。海峡金融论坛·台企发展峰会一直以来致力于为台资企业在厦发展提供资本助力。本届峰会将成立全国首个“台企金融服务联盟”,并举办优秀台企投资项目签约活动,总投资额预计将超百亿元。“畅通厦金交通,促进融合发展”研讨会将重点探讨畅通厦金交通、以交通促两岸文化经贸交融、打造厦金同城生活圈等热点议题,推动两岸“应通尽通”。两岸通关论坛将对信任经济和诚信经营展开交流,并举办关务培训,促进两岸通关一体化发展。两岸中国画艺术论坛将在厦门市美术馆展出两岸80位画家的240幅国画作品,并组织两岸艺术家共同创作“两岸一家亲”大型主题画作,推进两岸艺术创作交流。
三是突出两岸开启交流35周年主题。厦门市将在10月底至11月举办两岸开启交流35周年相关活动。将在集美后溪古街举办的“两岸新农人·携手助乡村”两岸特色庙会,借鉴台湾农会形式,结合主播线上带货,推广两岸优质农副产品,并邀请两岸青年共创共建,共享乡村振兴政策福利。两岸卫生与健康论坛聚焦后疫情时代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搭建医药卫生领域两岸沟通、交流、合作的桥梁。海峡城市环境高峰论坛顺应“双碳”背景下的两岸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趋势,探索两岸环保产业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