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厦门7月14日电 (记者 闫旭)“‘农林22条措施’着重于推动两岸农业合作,是一个将台湾乡村经营的经验通过政策引进、人才交流、让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参与大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新契机。”在14日正于厦门举行的第十四届海峡论坛上,台湾新住民经贸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赖克林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道。
《关于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农林22条措施”)出台已逾一年。赖克林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不少台湾同胞和企业在特色农业、智慧农业、生态保育、生态旅游、乡村休闲等产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赖克林以自身为例。去年10月,他与江苏淮安涟水县政府联合举办中小学体验式学习之旅,以德、智、体、群、美五育为核心理念,结合自然生态、农业采摘,让孩子们在研学实践中快乐地学习。
漳平鸿鼎农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鸿认为,当前两岸农业文旅合作交流,可以说各具优势、各具特色,互补性很强。台湾在规范管理、标准化生产、质量溯源等方面较为完善,结合大陆多元土地资源和广大市场,一定大有作为。
“大陆颁布诸多惠台惠农的优惠政策,里面干货确实很多。”李志鸿表示,大陆营造了宽松的经营环境,可以让台湾农民弟兄安心投入、全力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此届海峡论坛,为两岸乡村文旅产业学者及业者共探乡建乡创、乡村文旅经济等话题,搭建了多个交流平台。
13日,在由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和福建省政协主办的第五届两岸基层治理论坛上,海峡两岸的200余名基层民意代表和相关界别代表人士,围绕“繁荣发展乡村文旅经济”开展深入交流。
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表示,乡村文旅经济在台湾发展起步早、理念新、经验多,而祖国大陆市场大、需求旺、前景好,正处于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契合点”上和“交集区”内,有着较强的互补性,能够实现取长补短、互利共赢。
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社区营造员刁威淇在厦门从事社区营造工作已有4年,他认为,“乡村活化”可分类成两大模块,即“硬件建设”与“人文建设”。
在乡村振兴中,包括刁威淇在内的从事社区营造的台湾青年,看到生态、产业、组织、文化、人才五大方面,与台湾社区总体营造提出的“人、文、地、产、景”五个村庄发展层面相契合。
在刁威淇看来,大陆在硬件建设上施工效率极高,能够在短时间内改造村容村貌,解决村庄“硬件建设”的需求,而更重要的是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记忆,发现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亮点”。“村庄的发展需要大家一起参与,才能更好为产业提升、转型带来能量。”刁威淇说,当这股能量绽放的时候,正是共享乡村振兴红利的时候。
中国国民党原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发表视频致辞说,发展乡村文旅经济,可以在保护自然生态的情况下,发掘更多文化和经济价值,是两岸乡村人士的共同选择,是一个可以相互借鉴、大有作为的领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