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改造一个村子,先真心实意地爱上它。”22日,第五届海峡两岸村里长交流会在平潭举行,台湾上趣智业乡村规划团队总经理张欣颐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从2014年开始,张欣颐带领团队扎根福建基层,以三明泰宁的“耕读李家”为起点,将台湾的文创理念推广至八闽的乡村。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传递着对近百个村落蝶变的喜悦。
2018年底,台湾上趣智业乡村规划团队入驻平潭平原官井街,把石头厝、海岛风情等平潭特色的元素融入立面改造中,以隧道文化为主线,融合遗址文化、抗倭文化,打造隧道文化街区。
大屏幕上的平原官井街,宛如五彩缤纷的世界:整洁的街道两旁,色彩斑斓的店铺招牌整齐划一,粉墙黛瓦的石头厝鳞次栉比,藤牌操图腾、隧道特色图案点缀其中。
“描绘乡村振兴路线图,要整合在地资源、挖掘特色文化,创造更大的价值。”现场,张欣颐从对接踏勘、提出规划方案、完善硬件设施,到发展多元化产业、开创乡间文创生活等方面,介绍了乡村振兴规划的创意和经验。
“基层治理”是第五届海峡两岸村里长交流会的热门话题,两岸专家学者、村居村里代表和青年代表“屏对屏”“云对话”,探讨社区治理的新思路,开展脑力激荡。
“社区交流为两岸基层民众的交流合作开辟了新途径,两岸民间交流逐步构建起两岸‘生活共同体’,更接地气、更大众化,进一步深化两岸情感联结。”在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谢楠看来,推动两岸命运共同体建设,两岸基层理应多往来、多交流。
这也是平潭多年来深耕基层治理融合的题中之义。借由一年一届的两岸村里长交流活动,平潭从“经验交流”“人员互访”到“社区结对”“资源共享”,逐步走出一条两岸基层交流的新路子。
一年前,台胞黄桂坤入驻平潭马腿村,成为一名社区营造师。他积极嫁接台湾社区营造的理念,组织志愿者服务队,重点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清运、生活污水治理等,提升环卫水平,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社区健康福利治理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关键所在,其着力点、落脚点在于回应居民的需求,提升居民的获得感。”黄桂坤认为,应着眼于推进福利社区化,精准划分社区居民需求,以举办活动、关怀关爱、电话问安、社区绿化美化等方式,让居民树立社区永续经营的理念,提高社区的凝聚力。同时,建立反馈机制、维护基金等,优化居民生活,并综合运用云端技术,提高社区健康服务水平,让社区更有“温度”。
“85后”台青郑胜中也在平潭后田村担任社区营造师,开展了村道村口捡拾垃圾、水源地探索等活动;在幼儿园、中小学中开展生态环保的自然教育。他还打造了香草植物花园、蔬果生态采摘、绿色植物迷宫、植物温室等。“明年的春天,当这些花开了,后田村的民宿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郑胜中说,他将以生态环保理念,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之下,如何打造安心健康的社区?谢楠表示,要充分利用高科技、大数据,对社区进行精准分类,提升社区在远程医疗、智慧物流、无人配送等方面的能力。
在屏幕另一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邱毅深有同感:“两岸可以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实现乡村振兴与健康社区的有机结合。”邱毅说,高品质社区要走生态健康发展之路,让民众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