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陆委会”负责人日前表示,目前在大陆担任公职的人员,包含政协委员、政府顾问及大学教师等共计169人,“陆委会”将在近期提出名单予相关单位来进行惩处。消息传出,岛内外舆论为之错愕,认为“陆委会”不知今夕何夕。
持平而论,舆论错愕并不为怪,在两岸关系迈入大发展、大合作、大交流的新阶段,台当局相关部门不应该再以陈规、成见来限制民众的选择,而应与时俱进,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看待新生事物,以保障民众正当权益,避免无谓争议干扰两岸和平发展大局。
随着两岸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大陆,他们希望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当地的政治生活。他们的这种愿望并不为过,也得到大陆有关方面的理解和尊重,一些地方为此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因为这有利于台胞逐渐融入当地社会,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也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台胞的权益。但是,部分台胞的选择,不仅没有得到岛内相关单位的理解和尊重,反而不断遭到岛内“有心人士”的责难和威胁,多年来,有关“严厉惩处”的杂音不绝如缕,这回更是变本加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岛内主事单位固步自封,畏葸不前,以猜忌之心、复杂心态看待新生事物,另一方面是岛内极端势力无事生非,刻意扭曲,滥施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台湾相关单位“动作不断”。比如,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本着先行先试的精神,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这本是对台湾同胞释放的善意。台“陆委会”却硬说其“夹带着政治考量”,是在进行“一国两制”实验,并扬言如果有台湾人士参与其中,将进行惩处。再比如,“陆委会”强调,大陆省市团组不能在台招商引资或招揽人才“登陆”担任公职,如果有这种情况,该团组成员在一定期限内禁止再来台。此外,台立法机构还要求“陆委会”须在一个月内,向其提交大陆省市交流团组详细资料,内容包括邀请单位、受邀官员、专业交流项目、来台行程,以及提出采购承诺的项目与金额等。
台湾相关单位的非理性做法,与两岸民众的需求和福祉格格不入,与大陆方面的诚意和努力形成鲜明对比,也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气氛形成强烈的反差,自然遭致岛内外舆论的质疑和批评。
两岸交流合作,首先应该有平和心态和积极作为。其次应当互释善意,相向而行。第三,应当将心比心,礼尚往来。面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台湾相关单位应该调整好心态,多些互信,少些猜忌,并适时修改不合时宜法令,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做两岸关系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