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新西兰华商的故乡情怀:冀中新密切交流促家乡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日期:2011-01-14 10:58

 

  中新网1月13日电 据新西兰中华新闻网消息,“得中原者,得天下;知中原者,知中国”,这是新西兰新中两国交流与合促进会荣誉会长、新西兰河南商会会长、河南省海外联谊会副主席张亚循今年元旦在新西兰参加“祝福中国寄语故乡”活动时,对家乡河南省寄语中的爱乡赞乡感言。对于身处海外的华人,张亚循有着格外的故乡情结,也有着更强烈的爱国助乡愿望,他希望新西兰能够更加了解家乡河南,了解中国,希望能够通过中国和新西兰的密切交流,促进家乡河南的发展,为河南家乡做一些实事,推动中新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向深层次化发展。

  张亚循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和所有的商人一样,也曾经追求过“货通四海,利达天下”。然而,随着事业的发展,逐渐地,张亚循的心志开始发生了转变。逐利,已经不再是张亚循的第一追求,张亚循所追求的更多的是如何才能造福一方,惠及子孙。

  今年45岁的张亚循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自16岁步入社会以来,就与商结下了深深的缘分。30年来,凭借勤、俭、拼、韧的不懈努力和对一次次商机的准确把握,张亚循的事业越做越大。

  事业上的成功,使张亚循有更多的能力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每一次为灾区捐款,每一次资助贫困地区,张亚循都毫不吝惜,慷慨解囊。在一次次扶危解困的活动中,张亚循更加开始关注,人们不仅仅需要一时的救急,更需要的是帮助人们找到发展的渠道。

  2002年,张亚循全家移民新西兰。随着新西兰与中国之间友好往来和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张亚循开始把关注点放在中新两国的民间交流上。他发现,新西兰与自己的故乡河南省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在各种资源和特点上,有着强烈的互补性。新西兰地广人稀,缺乏劳动力,而河南省是现在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人力资源丰富;河南省作为农牧业大省,不缺乏人力,却十分缺乏先进的农牧业技术和经验,而这又正式新西兰享誉国际的强项;新西兰重点的产业是旅游出口、教育出口、农牧业产品出口,这些都正可以和中国的农牧业大省河南省接轨。张亚循开始构想河南省和新西兰的合作前景,他认识到,如果能够把新西兰和河南省的发展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不仅仅是一个商机,更可以以河南地处中原的地理优势,辐射四方,带动整个中原经济带的全面发展。

  2009年,张亚循与其它30多位旅居新西兰的河南商人一起创建了河南商会。与其它社团组织不同的是,河南商会在同源同根的情感基础上,在张亚循的带领下首先拿出了一个中新合作项目,以项目为基础和依托,吸引有志商人共同参与。张亚循任会长的新西兰河南商会成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经过专家们细致的研究和论证,决定出资5亿人民币,计划于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建立中新科贸交流中心。这一中心将借助国家严格限量的教育用地,摒除一切土地开发行为,不以经营盈利为目的,紧紧专注于中国和新西兰在科技科研、文化旅游、移民留学等合作项目的平台搭建上。

  中新科贸交流中心的规划,是一个大手笔的实际构想,中心目标就是要在中国的中原腹地搭建一个中国和新西兰交流发展的平台,其目的是为河南省引进新西兰的农牧业等科技科研项目,为中新两国之间加大旅游教育移民规模化和正规划而建立一个集中促进与发展的基地。这一项目不同于其它任何项目之处,就是没有纯粹的商业目的。中新科贸交流中心的构想一出台,就得到了在新西兰的华人华商关注,有30多位各行各业的商家表示将入驻科贸交流中心,新西兰国家经济发展部和奥克兰市政府也对这一计划表示大力的支持,选择、推荐愿意到中国发展的新西兰企业,抢占先机。

  目前,中新科贸交流中心的规划已经完成,资金也已经全部到位,项目的全面启动规划正在不断的进展之中。张亚循对这一项目,倾注了比自己公司其它项目更多的心血。

  张亚循并不是什么大的富豪,每次的捐助和有些单位、富豪的几千万、上亿元相比,并不特别耀眼。捐款与慈善事业,虽是对社会回报的一种方式,可张亚循看到的,已经跳出了的一般商人境界,大商无算,大爱无疆,不计私利,造福一方,造福后世。这正是一代海外侨商难能可贵的中国心。(于翔)

 
编辑: 徐维彬    
  查看/发表评论
 
  友情链接 外交部 中共中央统战部 国务院台办 国务院侨办 国务院港澳办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中国侨网 中国海外交流协会 中国侨联 中华海外联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