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发展,夯实昆山转型根基

2016年07月08日 09:09:00来源:今日昆山

 

“机器换人”成为越来越多昆企的选择。(周舟/摄)

“机器换人”成为越来越多昆企的选择。(周舟/摄)

 

在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启迪众创工社内,路演项目掀起“头脑风暴”。

  高达235.6米的通力电梯测试塔耸立在高新区。这是世界首台配备碳纤维曳引技术的双层轿厢电梯,能以10米每秒的速度将乘客送至空中展厅。记者问及通力电梯独领行业之势的秘诀时,通力集团董事会主席安蒂·赫林的回答很干脆:“创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昆山创新版图上,站起一个个高新技术的“拔尖生”,专利申请的“全能生”, 仅去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5家,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803家,约占苏州全市的四分之一。

  播撒改革种子耕出创新发展良田

  沐浴改革的春风,昆山之路历久弥新,最鲜明的标记是创新。

  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的落地,开启了两岸深度融合的试验,诸多先行先试的良策让台企如沐春风,研华科技就是其中之一。企业不仅利用“台资企业集团内部人民币跨境双向借款业务”政策从台湾母公司借来了钱,还利用“加大有关专项资金对昆山试验区内企业扶持力度”政策,获得省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450万元,抢先步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而今,在研华科技难觅传统制造,取而代之的是协同研发中心、物联网等新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制度不断革新。同样,昆山抢抓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明确23项建设任务,在科技同经济、创新成果同产业等对接上率先探索,打造15平方公里的阳澄湖科技园,打响“学在阳澄湖、创在阳澄湖、赢在阳澄湖、栖在阳澄湖”品牌效应。

  资源再统筹,熟地精耕亦创新。如同转型发展搭载的新引擎,阳澄湖科技园精准布局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小核酸及生物医药、新显示等产业,创新资源、高端人才、高新产业生成链式化合反应,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作为直接受益的昆山高新区,去年在国家高新区中的排名上升10位,企业上缴税额增长率全国第一,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国第五。

  埋下改革的种子,待到抽枝散叶、枝繁叶茂,耕出的是一片创新的良田。昆山顺势吹响实施“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的号角,做足做实“插柳成荫”“老树开花”“腾笼换鸟”三篇文章,巧解瓶颈制约之难题,收获“总量”与“质量”的双提升。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0.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95%。

  植入智造基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走进周市镇的星派克智能装备产业园,智能装备展现的工业之美让人叹为观止,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在工作人员指挥下,有条不紊地“秀”起绝活,包装、焊接、打磨、喷涂等指令完成得既快又好。

  “它们可用于食品、药品、3C产品等诸多行业,未来还将应用于更多领域。”在星派克智能装备(苏州)有限公司,机械设计部部长秦波介绍,仅用数年时间,星派克坚持自主创新,实现“智造”工业机器人。更可喜的是,星派克将自动化、柔性化和智能化进行有效整合,成长为多产业提供整套自动化工业4.0改造升级服务的典范企业。

  一跃成为智能制造的后起之秀,星派克背后是昆山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上的持续发力。昆山提出,加快打造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通过3~5年的努力,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20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今年,我市将投入162亿元进行“机器换人”和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改造。

  现在,智能制造在流水线上随处可见。近观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它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无人工厂的雏形:一台台机器人一字排开,挥舞着手臂,用工从最高峰时的6000多人到现在的3400人,产值保持稳定增长,这是“机器换人”带来的可喜变化。在昆山,像汉达电子一样的企业不胜枚举,沪光、科森、萨驰华辰等纷纷加入“机器换人”之列,他们以“智造”刷新制造的底色。

  优而新的增量,做大了总量,更优化了产业结构。年初,我市向各区镇下达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发展目标任务,一张覆盖全市的机器人产业版图正在形成。目前,全市共有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206家,去年实现销售收入近200亿元,形成了从包括机器人整机,控制器、视觉系统等关键件,到“机器换人”等系统集成和应用的产业链。

  金融活水灌溉产业苗圃“新”色满园

  苏州瑞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夸克制药公司合作开发的小核酸药物,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成为我国首个获得临床试验批准的小核酸药物。

  色彩丰富、体型轻薄的显示屏,像卷尺一样卷曲起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卷轴。昆山维信诺公司点亮全球首款柔性AMOLED样品,实现3毫米弯曲半径下的全屏卷曲。

  看似毫不相干的两家企业,只因科技创新,使两者有了共同语言:要让科技型、创新型企业长得枝繁叶茂,必须用金融活水加以灌溉,才能收获“新”色满园。

  “推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不仅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而且需要金融创新的支持和推动。”昆山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不仅支持创业者和中小企业“活下来”,而且助其“活得好、做得大”。比如,设立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融资基金、机器人产业和智能制造投贷联动基金,其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融资基金首期规模1.5亿元,通过财政小资金撬动社会大资本,带动15亿元融资规模。

  “对企业来讲,既要‘顶天’,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又要‘立地’,借助资本市场,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苏州泽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盛泽林所说,科技与金融“联姻”,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在昆山,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不断增加。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给予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最高200万元的创业补贴,引得人才集聚昆山,创业百花齐放。目前,全市人才保有量达33.7万人,人才贡献率47%,102位国家“千人计划”、83位省高层次“双创”人才在昆山创新创业。

  创新的生态、创新的动力、创新的活力,创新驱动在昆山蔚然成风。

  数据对比

  “十二五”期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100.28亿元,到2014年突破3000亿元大关,成为首个地区生产总值超3000亿元的县级市,2015年完成3080亿元,与2010年相比,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9.6%。工业总产值在五年内跨过两个千亿级台阶,2015年突破9000亿元,完成9000.28亿元。

  五年来,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十一五”末的5.9件提高到30件。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提高20.3、12.3个百分点。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从“十一五”末的179家增加到803 家,在全省县级市中名列第一。

  五年来,新增国家“千人计划” 人才86人(其中自主申报认定13人)、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人、省“双创” 团队6个、省“双创人才” 56人、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71人、昆山创新创业团队6个、昆山创新创业人才267人。

  短评

  创新驱动

  抢占发展先机

  创新驱动是昆山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致力于打通从科技强、创新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

  创新,企业的成功之源,昆山的发展之根。植根昆山的创新,不是项目和企业的简单集中,而是产业链间的互补联动,从企业创新实践可见,不推进科技创新、不加快转型升级,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昆山而言,只有更加自觉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更加主动地跟上创新步伐,才能打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为未来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只有让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竞争力和科技综合实力全面增强,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质效提升中的作用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有显著提升,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显示、小核酸及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具有国内领先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据先机,推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责任编辑:崔沥心]

相关内容

京ICP备13026587号-3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关于我们|本网动态|转载申请|联系我们|版权声明|法律顾问|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