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姐姐妹妹站起来——漳州成立两岸女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
今年海峡论坛期间,漳州成立两岸女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这是全省首个专业服务于两岸女大学生的众创机构,旨在构建漳台女大学生创业创新交流机制,实现两岸女大学生的协同创业——
众创,姐姐妹妹站起来
东南网6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杨卫玲)
亟待撑起的众创“半边天”
创业一年多,郑琳婷团队感受到了女大学生创业的心酸。让她们觉得不平的是,许多时候,她们不是专业能力与创意水平不如人,而是输在性别上。
“当我们和男性创业者一起争取机会时,除非自己的项目特别突出,否则对方一定选择男生。”郑琳婷是漳州人,也是一名90后创业者。2015年,从天津城建大学毕业后,她和一帮姐妹回到家乡创立“墨卡动漫”。去年,墨卡团队发起的漳州首场动漫展,让她们在当地小有名气。
即便如此,创业之路依然举步维艰。“大多数投资者都认为女生创业就是玩玩,男生的成功率更高。”郑琳婷的合伙人许娜娜说,她们还面临着难以应付的酒桌文化,以及信息获取能力不足等先天弱势。因此,二人经常感慨:“明明可以安静地做个柔美的女子,生生被逼成了女汉子。”
在漳州两岸女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她们找到了共鸣。该基地运营负责人吴少华,长期关注女性创业现象,曾专门了解过大陆女性创业现状。“目前,大陆女性创业者平均年龄为47.6岁,青年女性创业资源严重不足。”在吴少华看来,当前青年女性创业服务与支持机制还不健全,众创空间一拥而上,缺乏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不过,这一现象已得到关注。6月12日在厦门开幕的第八届海峡论坛·海峡妇女论坛,首次聚焦两岸女大学生创新创业话题。次日成立的漳州两岸女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是这次论坛的成果之一。
吴少华认为,台湾创新氛围浓厚,农创、文创经验可资借鉴,在大陆创新创业蔚然成风的背景下,深化两岸女大学生创业创新交流合作,大有可为。
专业服务为“她”保驾护航
漳州两岸女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是一个怎样的平台?按照规划,该基地将以医事科技、非遗手艺、文创制品等适合女性创业的产业类别为主要方向,提供专业培训、资讯推送、行政服务、资本对接、市场推广等一系列公益孵化服务。
“专业化服务的背后,是来自两岸的智力支持。”漳州市妇联负责人表示,基地成立当天,共有26位业内专家获聘为基地首批创业导师,其中16位来自台湾。他们中既有岛内高校的教授,也有文创领域的行家。
创意的变现,离不开畅通的市场通路。多年深耕文创、教育等行业,让吴少华积累了大量的市场渠道与入口,这些资源可为女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支持。
以文创创业项目为例,吴少华的另一个身份是龙彩(福州)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当前,该公司正与福建新华集团合作,参与其旗下100多家实体书店的业态改造与经营,涉及省内10余个地市。改造计划参考了台湾诚品书店模式,将把实体书店改造为复合多元的文化综合体。未来,女大学生们的文创产品将从这里走向市场。
在投融资方面,该基地正与当地金融机构合作,推出面向女大学生创业者的金融服务。按照吴少华的设想,今后两岸女大学生创业者只需通过基地提出申请,便可获得无忧贷款,从而绕过烦琐的手续流程,享受更大的优惠力度。
深化合作共育两岸“她力量”
6月13日,漳州两岸女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成立当天,还举行了一场名为“共赢创新、筑梦未来”的主题沙龙。来自岛内11所大学的女大学生参与了这场沙龙,她们讨论最多的话题是,如何通过深入对接,实现两岸女大学生的协同创业。
“当天,约30位台湾女大学生成为首批入驻的成员。”吴少华表示,希望两岸创业力量协同起来,催生出更多共同的创业成果。
事实上,两岸女大学生的共同创业成果,正在孕育当中。闽南师范大学女大学生创业团队最近推出一款名为“逸生”的APP,将目光投向了时下频发的医患纠纷,希望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重建医患沟通渠道,从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在沙龙活动上,台湾元培科技大学校长林志城为APP提供了优化建议。这让吴少华受到了启发。他的计划是,将该项目转换成两岸合作成果,把台湾元培科技大学的女大学生和老师引入该项目,双方共同对APP进行完善和提升。
“两岸女大学生创业者的深度对接,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吴少华表示,未来他们还将通过设立线上交流平台、两岸互办创业创新夏令营、互访当地优秀女企业家等方式,进一步深化两岸女大学生创业者的交流与合作。
[责任编辑:崔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