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创客在路上:叫醒我们的不是闹钟,是梦想

2015-06-15 08:59: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海峡青年创业论坛13日下午在厦门举行。(中国台湾网 吴晓寒 摄)

  中国台湾网6月13日厦门讯 (记者 吴晓寒) “我在来参加活动之前,特意查看了青年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告诉我45岁以下的都叫青年,所以我来了。”风尚数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锦泓在13日下午的海峡青年创业论坛上风趣的调侃着自己的年龄。

  在艰辛的创业中完成频道转换

  “我们的品牌1997年在台湾创立,经历过经济泡沫后,由原来的70多人变成只剩下3个人,而这3个人还要靠自己外出打工来养活服务器。”李锦泓在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时表示,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可能会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在两年多的低潮期后,李锦泓慢慢的将“FASHIONGUIDE”这个品牌打造成了台湾家喻户晓的美妆互联网平台。当谈到自己的大陆创业经历时,他用“交了很多学费,走了很多弯路”来形容。“台湾跟大陆的创业者思维实际上是差距非常大的,在理解与市场规模的思考上也是不一样的。”李锦泓表示,在2007年初到大陆创业时,自己还不能很好的摆脱掉“台湾模式”,无法真正的与大陆市场融合。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台下的两岸青年创客们,可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不断延伸,但不要用自己熟悉的市场模式来进行复制粘贴,要学会“频道转换”。

  低姿态人人爱,高姿态亡的快

  在很多80后都在纠结到底该不该创业时,来自台湾的大男孩庄威已经将自己创办的“星客多快剪”美发店通过新闻联播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虽然这是他第三次开始创业,之前也并没有在台湾创业的经验,但庄威说自己很幸运的在大陆创业时能够得到大陆投资商的青睐。“快剪”作为一种新型的“自助式”理发模式,15分钟内只需花20块钱就能完成一次理发过程,这种形式吸引了大批顾客。“当我被很多投资者以‘我对台湾创业者在大陆创业并不看好’为理由拒绝时,这反而成为了对我的一种激励,”庄威说,他把这些邮件转发给了所有的台湾朋友,并表示他一定要打破这种传统观念,重新开始,事实上他的确做到了。在他看来台湾与大陆美发市场最大的不同主要来自于硬件与软实力上。虽然说大陆的硬件已经非常优秀了,但如果他们想呈现更完美的剪发效果,很多设备都需要从台湾采购。同时在台湾90%的美发从业人员都是女性,而在大陆则是截然相反的情况,所以他们需要对自己的创业计划重新作出调整,才能更好的适应大陆市场。庄威说,“现在很多的台湾年轻人需要的不是简单地资金支持,而是能够放下包袱,全心投入的做一件事情。”

  在这一点上,台湾青年创业总会的王嘉年副总会长跟庄威的想法不谋而合。他表示,创业都是有风险的,要量力而为,而创业也没有“专家”,每个成功的案例都是个案,不一定能复制。“低姿态,人人爱;高姿态,亡的快”,王嘉年笑称,希望两岸青年在创业的道路上能够调整好心态,每天早上叫醒他们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

  整合两岸青创优势是未来发展趋势

  作为最早一批选择在台湾投资的大陆投资人,CA创投的戴周颖被称作是投资界的“男神”。“早在2007年的时候,我们就对台湾的一个游戏公司进行了投资,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也看到了台湾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好。”戴周颖表示,两岸在运营方式以及文化上的差异影响着各自的创业理念,大陆追求的是速度,而台湾更多的是讲究情怀。在他看来,两岸的创业项目是可以平衡、彼此合作的。“台湾有很多先进的经营理念跟科技技术往往是大陆所需要的,而大陆的庞大市场也吸引着台湾的年轻人,”戴周颖说,可以先通过资本的方式,将各方面的优势跟资源整合到一起,再通过跨两岸的基金撮合,将两岸的创业项目相结合。“就像我们做的游戏投资,会把两岸的创业者撮合在一起,彼此合作,互惠共赢,这也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本届海峡青年创业论坛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台湾青年创业协会总会主办,福建省青年联合会、厦门市青年联合会承办。围绕“造梦两岸、共话创想”这一主题,两岸嘉宾在论坛上分享创业故事,讨论台湾及大陆项目投资环境,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促进两岸创业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等议题,并提出两岸青年创业合作的建议。台湾华阳创投集团董事长王韦中、戈壁投资合伙人王雪梅、创业工场创始人麦刚等风险投资专家以及两岸四地青年创业领袖、学生代表、青年专家学者等500余人出席了活动。(完)

编辑:王君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