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四地大学生在浦口创业集训

2016年07月18日 09:39:00    来源:南京日报    

  本报讯(通讯员薛卓之记者朱晓露胡海弘)7月15日下午,由中国科协交流部和江苏省科协联合举办的2016年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在浦口区闭营,历时5天的“魔鬼训练”,让来自两岸四地59所高校的137位营员终生难忘。在结营前举办的创新创业竞赛上,20个项目脱颖而出。

  据介绍,营训时间为7月11日至15日,内容包括项目管理、产业沙龙、方法论、团队管理、商业计划书分析、口才训练、名家分享等,并有南京创客空间理事长郑岩峰、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黎怡航、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金友华等多位导师为营员们授课。

  创新创业竞赛是此次训练营的“重头戏”。记者了解到,在训练营报名期间,主办方共收到来自两岸四地70多所高校的400多份创业项目书,从中初步筛选出100份,涵盖59所高校137名大学生,其中港澳台高校有15所。营训期间,经过初赛、模拟路演、决赛等环节,最终筛选出20个优秀项目。

  “我大一时曾经被困在电梯里,所以就想发明个能解决电梯安全问题的系统。”来自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的浦瀚带领4位台湾小伙伴做的项目是“电梯的远程安全检测系统和维修智能系统”。该系统通过在电梯相关部位安装传感器、监控摄像机、数据采集器、报警应急控制等,可以实现对电梯安全的远程监控。“例如电梯在运行时突然卡住不动或突然掉下去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就会有异常,监控终端就会马上自动发出警报。目前我们已经实现0.5%的实时传输速率,市场上的普通监控系统为5%。”浦瀚介绍,此外,维修人员还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所辖区域内电梯的损坏程度,从而提高维修效率。

  “我创办的公益团队经常去孤儿院看望孤儿,他们渴望看到外面的世界,因此我就想做一个类似‘万花筒’的东西让他们能在里面看到世界。”来自郑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王旭向记者介绍,他的参赛项目“vr(虚拟现实)摄影”可以帮助用户获得“身临其境”的观看体验。

  来自港澳台高校的同胞们也带来不少创意。如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大四学生秦建琳的“迷你充电器出租计划”就引起评委兴趣。这是一种使用环保材料制作的迷你充电器,比普通充电器更为方便快捷,秦建琳希望在香港地铁沿线的7—11便利店,通过“入闸租、出闸还”的方式,向顾客提供迷你充电器租借服务。

  “总体来说,营员们的项目类型非常丰富,涉及健康、环保、工业装备、旅游、教育、金融等各个领域,这说明我们的大学生善于从各个角度发现市场痛点。”郑岩峰告诉记者,营员们大都在创业资源、市场把控等方面经验不足,经过5天的训练,他们已经可以清楚判断自身项目的优缺点。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