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0 09:58:00 来源:南方日报
岐江城区段沿岸风景。南方日报记者 王云 摄
历史上,在城市的诞生扩展历程中,大江大河往往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对照现代城市的发展轨迹,江河还承载着其独特的、厚重的人文内涵。“名城名水”共生的发展模式,在诸多大城市的发展历程中都能找到印证。
作为中山的母亲河,岐江两岸孕育了中山城市及其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但是因为诸多的历史原因和客观因素,岐江河两岸人文资源的发掘仍较为欠缺,滨水空间及文化景观资源管理利用不足,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影响力的重要掣肘。9日,中山市政协专门就“岐江河城区段两岸人文内涵发掘提升”课题开展结题活动,为岐江河城区段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提供了宝贵建议。
南方日报记者 何伟楠 郭冬冬
A.现状
滨水空间及文化景观资源利用不足
岐江河与岐澳古道、岐关车路,共同构成了中山(香山)的历史文化空间脉络。岐江河城区段,是指从京珠高速东河桥到南区树涌涌口段,长度为24.3公里。
《岐江河城区段两岸人文内涵发掘提升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介绍,尽管近几年通过开展岐江河水体治理和一江两岸景观的整治与美化工程,岐江河城区河段的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两岸建筑立面、滨河绿化、广场建设和灯光效果等景观有了显著提升,岐江夜游和岐江两岸风情旅游带,已经成为中山的重要城市名片。但是,和新型城市建设、生态人文城市建设的目标相比,和中山市作为伟人故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相比,岐江河城区段的发掘现状仍有若干不足。总体而言,滨水空间景观缺乏特色,相应的管理与利用不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乏力;文化旅游产业水平不高;城市文化中的孙中山文化、商业文化、华侨文化等特质有待强化。
《报告》指出,岐江河城区段滨水空间及文化景观资源,目前仍存在管理利用不足的问题。因开发量过大,滨河土地的公共性不足、土地管控力度不足,导致滨河公共空间被大量侵占。由于缺乏河流蓝线规划调控,岐江两岸各镇区在早期土地出让时,缺乏有效的统筹和控制,土地权属划定缺少公共滨水空间的概念,不少用地权属线直达江边,没有预留必要的缓冲空间,这大大增加了后期规划、建设管理的难度。除现有岐江夜游河段外,岸线资源利用仍较随意、粗放,浪费了宝贵的岸线资源。岐江河城区段坡岸建设方式单调划一,岐江两岸景观单调,缺乏滨水休闲游憩空间,岸线基本失去生态功能,河流生态系统变得单一、脆弱,两岸滨水空间不能完全体现出当地的景观特质和人文遗迹。
岐江河城区段还存在滨河道路交通系统不完善、从滨水空间到山水城市的整体考虑不足等问题。目前,一些大型工业项目、乱搭建厂房与沿河兴建的民居等,成为阻断滨江道路的主要障碍。滨江道路等级低、不连贯、不成系统,影响了市民使用和亲近滨水空间。目前,除了城区(东明桥—中山二桥段)、板芙等镇区有里程较长的滨江道路之外,其余河段两岸缺乏滨江道路,对城镇交通、滨江资源利用、居民和游客亲近滨水空间造成障碍。
此外,《报告》认为,目前岐江河城区段还存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乏力、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缺陷等问题。
B.目标
打造“十三五”生态人文城市标志
应该在什么样的基本思路下,发掘提升岐江河城区段两岸人文内涵?
《报告》认为,岐江河城区段的水体与河岸、腹地,不仅仅是单一的环境要素、资源要素、空间要素、景观要素、文化要素、品牌要素,更是一个综合的系统。以岐江河城区段为工作对象开展一个系统的研究,则是基于水环境问题的迫切性、水景观效应的显著性、水空间在城市空间中的活跃性,以及岐江河在中山的历史地位及其与城市的关联性。
以课题研究为基础,通过一系列重点项目的实施,激发城市社会活力的文化与基础设施建设;强调绿色发展的观念与应用,作为新型城市建设的综合性举措、深化改革的创新性举措、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报告》提出:将岐江河城区段建设成中山城区美丽的绿色人文通廊,成为中山市“十三五”时期生态人文城市的标志性成果。
根据《新型城镇化规划》,要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把城市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风格和传统风貌,促进功能提升与文化文物保护相结合。
《报告》指出,加强对岐江河城区段两岸人文内涵的发掘提升,应创新城市建设发展的对象体系,以一河两岸及其腹地为城市建设发展的统筹考虑对象,打破传统的城市建设功能空间分隔,以自然山水与城市历史人文要素为主线构建城市建设重点工作对象。凸显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城市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相应的工作应超越传统的景观、生态、交通等专项规划,探索综合性空间规划的新技术与新理念。
岐江河城区段两岸人文内涵发掘提升的课题内容,除规划局外,初步考虑涉及国土、环保、水务、交通、园林、旅游等职能部门。《报告》认为,课题的开展,还有赖于创新城市建设发展的管理体系,建议以课题为试点,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创新多部门联动的协调工作,发现问题,探索城市管理制度创新之道。
《报告》认为,工作层次上,市政府应尽快理顺管理体制,以创新城市管理水平与保障机制为基本功,明确责任主体。成立全市岐江河流域开发领导小组,由国土、规划、水利、环保、市政、园林、交通、旅游等多部门组成,对岐江河城区段进行综合开发。文化主管部门牵头组建高端专业团队,高水平研究发掘中山市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开展中山市岐江河两岸历史文化遗产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估、研究,为整合提升利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C.建议
推动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对于建设岐江河城区段绿色人文通廊的任务,《报告》给出了几点建议。
《报告》认为,打造岐江河两岸文化旅游的城市品牌,需要从历史传承、手法创新以及宜居生活的角度去思考、探索;应注重民俗文娱活动与旅游节点再打造,弘扬岭南鱼米之乡饮食文化,继续发扬当代丝绸之路商业文化;应着力推动历史城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保护历史城区“山—水—城”格局,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以及文物古迹的保护,并促进历史建筑的活化与再利用,打造名城历史文化展示路线。
《报告》建议,依照不同河段的空间性质及功能定位,将道路系统分成“鼓励到达,限制到达、改善到达”等级别。将区域交通导流至河岸外围的主要干道,再设置低层级的滨水景观路,分隔原较大的车流量、弱化沿河前进的滨水交通,完善两岸滨河区域车行体系;同时建立慢行、连贯的岸线步行体系,设置完整的观赏步道、休憩平台、自行车绿道和公交站点系统,并将其融入两岸的滨水景观设计中;完善水上旅游路线,让城市和居民重回水岸边。通过现有河涌的增加和改造,搭配水质净化提升,将“水上巴士”路线延伸至不同性质地段的河涌,形成循回观赏游线,展示滨水景观风貌,增加水岸空间的可达性和市民亲近水岸的频率。
《报告》建议,应重视整治及保护岐江河两岸的水生态环境。加强岐江及其内河涌管理工作,应厘清管养权属,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与机制,强化管理,加大内河涌建设与维护管理的投入,促进日常维护清淤成为工作新常态。大力推进湿地公园建设与水岸生态功能恢复,控制工业与堆场岸线,优化岸线功能布局。
声音
市社科联主席胡波:
要重视挖掘岐江文化内涵
伴随着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等大型基建的落地,中山将来面临着诸多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我们在这个时候提出岐江河城区段两岸人文内涵发掘提升研究,非常有前瞻性和必要性,涉及未来整个城市的形象提升。
其中,着重挖掘岐江河的文化内涵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历史、文化、艺术、社会和政治等方面,做好这项工作才能进一步提升一河两岸的价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山人去广州都是坐船的。但是在过去这些年,我们对水路或者说黄金水道的利用比较忽视,但水路是可以当成一种旅游资源进行重视和开发的。最近,我们也在做岐澳古道的研究,老中山人如何通过这条路去到珠海、澳门或是海外?这样的探讨非常具有历史、人文和旅游价值。此外,包括岐江河的水民俗,两岸的社会构成、历史建筑等内容,都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挖掘。
在具体做法上,我们要去做加法。比如水上和岸上,我们要用动静结合的视角去看去研究。同时,有了好的概念,也要有好的策划和创意。中山为什么留不住人,就是没有好的东西让人留下来。我们要去整合现有的资源,对现状做些适当调整,把有价值的东西留存下来。
样本
广州长堤:
串联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海丝”城市标志
珠江长堤之于广州,正如岐江孙文西路之于中山。
历史上珠江长堤东起海珠广场,西到人民南路粤海关,全长2.2公里(长堤核心段),自建成之日起就是广州最繁华的地区之一,记载了广州城市近代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为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地区价值与城市品质、强化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广州市在去年下半年启动了《长堤更新计划》的研究课题。初步方案包括新建海珠步行桥与沿珠江有轨电车、重要商业建筑业态恢复与建筑面貌整修、公共空间整理等。该方案实施之后,长堤地区的丰富历史资源将连接成网络,极大地提高可达性,丰富功能与趣味,最终成为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城市的重要标志。
长堤地区的诸多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等,由于历史更迭和城市环境背景的变化,有些已经失去原本的业态,空余建筑本身处于低等级的消极使用状态。更新计划实施之后,长堤地区的历史要素相互连接成网络。建筑本身珍贵的历史价值将被良好开发,形成新的具有活力的使用状态,其历史价值因此可以被充分认识,并融入城市背景之中。围绕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的利用,带来区域价值的整体提升,提升社会总体效益并能够带动周边建筑的高品质建设。
长堤的更新策略有利于并且依赖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现代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长堤计划推动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广州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文化体制的改革,使广州市实现经济和文化的良性互动。
台湾青年热议"供给侧改革" 吁两岸企业继续深入合作2016-05-10 09:41:00
连云港市台办召开在连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座谈会2016-05-10 09:39:00
台湾女生欲成立流浪猫保护中心 将公益与创业相结合2016-05-09 10:42:00
探访钦州台农创业园区 广西人家门口的“宝岛风情”2016-05-09 10:32:00
台湾遇上厦门 创业不二2016-05-09 09: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