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台商登陆创业的“大事记”与“小确幸”

2016-04-07 15:45: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更像一个石井人。”已经在福建南安石井镇呆了11年的“70后”台商黄俊泽如是感叹。

  从事两岸贸易16年,黄俊泽见证了泉台两地的交流发展。

  1995年,祖籍福建泉州的他第一次回乡省亲,“当时大陆人口已经达到12亿,商机很大。”

  2000年,在台湾工作几年后,他相约朋友登陆创业。可是,当时对大陆贸易政策不熟悉,因此真正留下创业的人并不多。而他就是留下创业的不多者之一。

  他把眼光“瞄准”大陆市场,成为他商旅生涯中的“第一件大事”。

  “金门与泉州一水相隔,历史渊源深厚,两地建筑相似。因此,金门对泉州的沙石、红砖等建筑材料需求较大。”黄俊泽笑谈登陆创业中的“第二件大事”——石材贸易。

  当时,建筑石材往来两岸还需要从香港中转,成本上升很多。但2001年1月始,金门、马祖、澎湖与福建沿海地区的“小三通”开启,即实现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黄俊泽嗅到其中的商机,成为首批从事泉(州)金(门)石材交易的台商。2005年,他又进驻石材交易的集散地——泉州南安,进一步开拓商机。

  “创业环境改善”,成为黄俊泽在大陆经商多年的直观感受。

  黄俊泽说,伴随“小三通”“大三通”等两岸贸易条件的改善,如今两岸的“生意”已经五花八门,也吸引了更多的台商来到大陆“淘金”,尤其在大陆成立专门为台胞服务的机构后,两岸贸易越来越便利。

  福建现已是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前沿和热土。资料显示,2015年,闽台交流合作持续深化,闽台贸易额达695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台资13.1亿美元,同比增长10.3%。

  已过“不惑之年”的黄俊泽,也有了创业中的“第三件大事”:眼见环保观念在大陆“落地生根”,决定从台湾引进以植物为主要原料的日化产品。

  2015年10月,黄俊泽开始“试水”大陆天然日化产品市场。“不少产品在福州、泉州、上海等地的展会中,已经有了‘回头客’。”黄俊泽说。

  忆起家族往事,黄俊泽伤感之余不由得升腾起心中的“小确幸”。他告诉中新社记者,祖父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跨海到台湾高雄做生意,结果一水相隔几十年未能返乡,成为祖父生前心中的“痛”;如今,祖父和父亲如愿葬回泉州,总算叶落归根了。

  黄俊泽更是带着妻子和小女儿长住大陆,刚满6岁的小女儿在石井读幼儿园,只有长子因学业留在台北。如此,每每在石井或台北与亲友轻松相聚,成为黄俊泽的“小确幸”之二。

  “作为在大陆发展的台商,我们也希望为两岸关系做贡献。”黄俊泽常常这样说。

  他所在的泉州市台商协会,除了负责给台商们介绍大陆政策,还将在泉州地区发展的台商“拧成一股绳”,共同促进两岸和平发展。这是他的“小确幸”之三。

  今年初台湾“大选”过后,黄俊泽身边有朋友忧虑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而他认为,相信两岸关系不会因此而改变。

  “在福建沿海地区,每一个家庭或多或少有亲戚在台湾。”深知闽台“五缘”独特而深厚的黄俊泽饱含期待,“两岸交流带动了各行各业发展,希望两岸关系更和谐。”(作者 廖静)

编辑:于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