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编制完成

2016年07月22日 10:13:31    来源:成都日报    

  【四大战略系统布局】

  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5531件 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布局知识产权战略实质推进、人才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金融支撑战略稳步落实、开放合作战略步伐加快等四大战略系统,充分激发全面创新改革活力。

  在知识产权战略实质推进方面,我市已启动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正筹建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及其高校分中心,加快形成“1+N”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今年上半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5531件,同比增长50.4%,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同时,专利授权量4064件,同比增长48.3%。

  在人才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方面,我市已设立20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吸引到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如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邵斯达克教授在成都高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建设“邵斯达克成都高新大核酸研究院”,并整合四川大学、哈佛大学、佐治亚州立大学、麻省总医院等科研机构在核酸技术领域的一流人才、研究成果等资源,力争将成都高新区打造成全球大核酸产业链最健全的区域。目前,成都拥有国家“万人计划”专家55人、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503人,分别占全省的84%、75%,全市呈现出人才加速聚集态势。

  在金融支撑战略稳步落实方面,我市正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已分类设立不低于100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人才创业投资基金等,积极引进知名创投机构来蓉设立分部,市级科技企业债券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总规模扩大到50亿元。同时,积极探索股权众筹,加快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创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其中,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多次得到国家和省上高度评价,在全省推广示范。

  在开放合作战略步伐加快方面,成都会同德阳、绵阳等城市共建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加快中德、中法、中韩、新川、中古等国际创新合作园区建设,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提高全球创新资源利用配置能力。

  亮点点击

  高校科研成果“三权”改革 西南交大近百专利申请确权

  在成都,科研院所高校、“国字号”重点实验室可谓星罗棋布,聚集着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高等院校逾50所,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29家,高分子材料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近50个……

  如何推动在蓉高校院所“三权”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此,成都出台了科技创新的10条新政,积极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三权”改革。而“三权”改革最重要的就是所有权改革。以西南交大为例,从今年年初“西南交大九条”发布起,短短半年内,申请办理分割确权手续的专利近百项,并在国内高校中率先实施“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使职务发明人拥有了职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和西南交大、西南财大、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签署了共同推进所有权改革协议,并积极争取相关部委支持。目前,相关改革措施已在西南交大取得突破,有50多项成果在进行“早确权、早分割、共享制”改革,突破了所有权的障碍。此外,成都还专门召开了“三权”改革现场会,并成立了一个联盟。

  编制军民融合发展五年规划

  确立产业“1234”发展思路

  目前,全市聚集全省70%以上军工单位和科研院所,在建的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共6个,占到全省50%;信息安全产业园、兵装汽配产业园等70个军民融合重点项目正抓紧建设,总投资超过400亿元。同时,还积极推进民口企业取得军工相应资质,全市累计取得资质的单位达到300多家,这些单位均通过配套、协作和自主研发等方式进入国防领域。

  为加快打通军民融合创新通道,在顶层设计上,我市编制了军民融合发展五年规划,确定了成都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1234”总体发展思路。相关负责人介绍,“1”就是实现一个目标,即尽快建成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到“十三五”末,军民融合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2”是创新两个路径,即“民参军机制创新和军转民开放创新。“3”是构建三个体系,即一是构建军民融合“1+N”产业发展体系,以航空产业为核心,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航天、机电装备、核能及核技术应用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二是构建军民融合“1+N”空间布局体系,以成都天府新区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为核心,加快建设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新都区、双流区、青羊区、彭州市、简阳市等一批军民融合特色产业园(基地);三是构建军民融合“1+N”政策保障体系,以“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条”为核心,科技创新、招商促进、金融服务、区县扶持等一批政策措施为配套。“4”就是推进四个融合,分别是军民技术融合、军民产品融合、军民资本融合、军民人才融合。

编辑:黄凤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