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起步需要“雪中送炭”

2016年05月25日 10:14:00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创新创业起步需要“雪中送炭”

  ■对话

  南方日报:广州以“政府开放”著称,您如何评价政府在广州创新创业中扮演的角色?

  袁玉宇(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迈普医学董事长):我去了很多城市考察,各地都出台各种各样政策吸引人才,但这些政策大多趋同化。无非是给钱、给奖励、给入户指标等。但其实政府更应该关注的,不是动不动出多少钱吸引人才,而是人才到了之后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在这方面,广州非常贴心,懂我们心里想什么。拥有其他城市所没有的优势。相比于给房子和给票子,广州懂得在合适的时候“雪中送炭”,同时注重从体制机制上为海归创业提供便利。

  以我所在的广州开发区为例,2008年我刚回国,当时几乎所有的钱都被拿来搞研发,生活十分艰苦。创业初期整整3年,团队没有卖出过一件产品,没有赚过一分钱。幸好,广州开发区向迈普提供了5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并免去3年的租金,大约54万元,这对于当时资金紧巴巴的迈普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从率先探索大部制,到“小政府、大社会”管理体制,再到简政放权改革、行政审批改革、推进“新三单”制度,为海归创业减负担。而留创园、孵化器和人才平台的存在,则为海归们创业提供能量。“减负改革”与“加量扶持”的同步发力,令广州开发区成为吸引海归人才的洼地。

  南方日报:科研可以是一个人潜心向学,做“一个人的英雄”,而科研成果要“上市”产业化,则需要团队,需要资源。您有什么成功“秘诀”可以分享?

  袁玉宇:人们常说创业艰难,医疗器械行更是如此,其中又以植入医疗器械风险最大,技术含量最高。因为开发流程非常长,从设计定型、动物实验,到临床试验、市场报批,大约需要6年时间,这还不包括3年市场进入期。

  如何熬过这些年?心中的准则是耐得住寂寞,低头做实事。

  一项创新技术要实现产业化,并不能一蹴而就,所要面临的环节相当复杂。除了拥有一项有发展前景的科技在手,还必须要保持持续不断的创新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好的技术不一定有好的产品,好的产品不一定能孕育出一家成功的企业。

  从技术服务于产业的角度来说,企业集聚带动产业发展,进而壮大一个产业,这才是高新技术的最终价值。技术服务于产业的关键,在于把握住市场。

  市场的信息瞬息万变,国家的政策也随时变化,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经常跑市场一线,跟客户交谈,跟同行沟通,跟代理商交流,深度了解专业领域的市场发展状况,及时规划和精细产业化的方向。技术是基础,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的同时,更要注重市场导向。

  南方日报记者 陈思勤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