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活力 点燃创业热情

2016-05-16 11:13:00    来源:绵阳日报    

  本报记者袁媛郭若雪

  沐浴春风,逐梦朝阳。

  作为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十三五”开局以来,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总面积增加约8.46万平方米,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712家(累计达到7845家),全市创业孵化平台合计新增入孵企业266家、入驻创客团队58人。

  站在“双创”的时代风口,我市正全力营造“双创”氛围,全域行动让“双创”迈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创业要素不断集聚,我市“双创”工作正不断向纵深推进。

  众创中国,绵州争鸣。创新创业已成为我市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增长蹄疾步稳的主引擎,正引领全市经济不断释放发展动能。

  一方热土

  引导扶持,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是“双创”工作的保障,活跃的创新创业主体是“双创”工作的核心。“‘双创’不仅是国家战略,而且是四川发展的重要‘引擎’。绵阳作为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必须把“双创”工作作为全面创新改革的重点突破领域,加力加劲做得更好。”市委书记彭宇行针对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真金白银,在向创新创业工作汇聚;真招实招,在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除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之外,今年以来,我市市级各部门及各县市区、园区继续抓好创新创业服务工作,不断优化创新创业市场环境,创新创业综合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截至今年4月,全市发放“三证合一”执照16188份。一季度减免税收5.317亿元;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建成,从3月开始试运行,已服务企业50余家,开展活动10余场次;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四川青年创业促进计划sye项目,累计扶持305个项目,发放资金1872万元;实施青年创业小额贴息贷款项目,累计发放贷款1.3亿元。

  除此之外,我市还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今年以来,我市成立了1家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和3家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累计已达9家)。一季度,合作科技专营机构已累计为我市168家科技企业发放科技贷款23.21亿元,贷款余额8.9亿元,放大“风险池”资金12.7倍。截至4月底,全市24家金融机构推出“科创·税e贷”系列金融服务产品30余种,信贷规模达31亿元,为109户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信贷资金8.5亿元。“双创”氛围的日益浓厚,日益优化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不断滋养着“双创”的沃土,在一片阳光雨露之下,这座城市创新创业已然气象万千。

  一种热情

  载体丰富,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创新创业对绵阳来说,既要解决“顶天立地”大企业的问题,也要解决“铺天盖地”小企业的问题。在我市,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的持续加强,也为区域内“众创空间”的新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推动作用。

  涪城区陆续启动微软国信安“互联网+”众创空间、新能源孵化器、软件学院、知识产权集散中心等新型专业化的众创空间,新增孵化面积(含加速器)4.24万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1%……

  科创区创新中心二期20余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建设已经进入招标阶段。涪城区、游仙区、高新区孵化面积合计完成7.04万平方米,占全市1至4月新增面积总量的83.22%,其余县(市)区、园区新增孵化器面积的工作进度均在平均值以上……

  我市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有效整合各类孵化资源,实现创业项目、创业服务资源共享,搭建各类平台,大力扶持中小微创业企业做大做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让更多的创业者和创新型企业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市还把对外交流活动作为深入推进“双创”工作的重要内容,先后邀请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澳大利亚联邦贸易委员会、欧盟创新中心等相关创新机构来我市考察,洽谈合作事宜,并加强与各地高校合作交流,推动我市创新创业。4月中旬,东北大学、吉林大学等东北5所高校来绵回访,开展人才引进和项目对接活动,为吸引更多的人才来绵发展,更多的项目落地绵阳奠定了良好基础。

  除此之外,我市还积极开展创业孵化服务活动。今年以来,各孵化器创业孵化服务活动达到75场,累计服务企业和创客团队超过2000家。如科技城创客联盟每周四下午定时定点在创新服务中心“星创咖啡”开展主题创业辅导活动,中国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创客空间“9号院”针对入驻创客的实际需要开展创业政策宣讲与申请辅导等。

  政府搭台、市场唱戏,遵循市场化逻辑,在“双创”共享平台上,“资本”与“知本”碰撞,诞生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