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创新创业路在何方?

2016-05-05 10:00:00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从有活力到有红利,城市推“双创”缺了啥?城市“双创”,如何跨越“从活力到红利”的鸿沟城市双创“活力”如何转化为“红利”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增长的新生动力。在国务院、相关部委以及各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意见推动下,全国各大主要城市里掀起了“双创”新浪潮。

   近日,在新华社瞭望智库主办的“双创”城市发展研讨会上,多位与会专家表示,在国家创新转型发展中,城市发挥着极为重要的支撑、带动、传承和示范作用,而“双创”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不过,在“双创”的持续推进过程中,虽然针对各地区各城市的工作成效已经有一些评价活动和指标,但整体而言,仍缺乏一套符合新时期“双创”发展特点的指标体系。在缺乏参照标准的情况下,城市“双创”工作难免出现一些目的不明确、路径不清楚的问题。

   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表示,双创席卷全国的同时,由于科研成果产业化周期长,资金对接难、专利使用率低、产学研分离、知识产权保护弱等问题,仅有2.5%左右的科技工作者参与创业,大部分的科技工作者并未投身其中。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曹国英指出,为了切实推动“双创”工作,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不少政策,但部分政策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很难发挥作用。

   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助理韩强认为,许多城市及地方政府其实并不十分清楚双创的真正含义,在操作过程中,对于政策、资本以及社会资源的分配没有切合实际的把握。

   瞭望智库在前期调研中也发现,一些地方在推动“双创”过程中,存在重政府投入,轻市场运作,盲目仿效多,因地制宜少,运动式痕迹较明显,可持续发展机制尚未形成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上,总结当前各主要城市“双创”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城市“双创”工作评价体系,对国家和城市“双创”工作的深入推进,对国家和城市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研讨会上,瞭望智库联合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等单位组建的课题组发布了《创新创业新型城市评价体系编制方案》。方案采用适应创新创业新型城市特点的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建立起对城市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绩效、创新创业信心等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创新创业新型城市评价。

   瞭望智库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编制方案的基础上,课题组接下来将基于已有的指标搭建成果,深入全国主要城市和企业展开调研,进一步考量城市创新创业的评价范围,并适时公布评价结果,为下一步的“双创”工作与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文/瞭望智库 李瑶)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