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打造升级版“双创”示范基地

2016-05-03 10:53:00    来源:中国科学报    

  现在中关村的创业服务涌现了一批在人工智能、智慧生活、智能制造等细分领域的创业服务平台,它们和创业企业一起加速成长,帮助创业企业创造价值。

  吴昊

  4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双创”示范基地,构筑完备的创业创新服务链,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

  中关村是中国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被誉为“中国硅谷”,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形成了全国范围内创新创业的先试先行引领效应。随着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双创”示范基地开始部署落实,中关村打造升级版“双创”示范基地也开始拉开帷幕。

  优势助力“双创”升级

  “中关村始于创业,成于创新,兴于‘双创’。”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中关村的“双创”史。上世纪80年代中关村一批科技人员跳出大墙进行创业,以贸易起家,进而又通过技术创新,形成支柱产业和支柱产品。今天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又形成了一大批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企业。

  从创业走向创新再到“双创”离不开国家及有关部委政策的大力推动。这其中一些配合“双创”的具体操作性的试点政策在中关村先行先试,不断转换为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其他地区借鉴复制转化,许多政策已经成为国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些普遍推广的政策。

  同时,“政府+社会”的服务模式,越来越深入地贴近创新主体的需求,中关村的创业生态日益成熟,创新文化日益浓厚与丰富。隋振江表示,中关村当前已经形成了“双创”的新局面。

  中关村创业服务处处长杨彦茹表示,日益感受到各种优势要素聚合给中关村带来的明显变化。在她看来,“现在中关村的创业服务到了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的服务阶段,涌现了一批在人工智能、智慧生活、智能制造等细分领域的创业服务平台,它们为创业者提供开放、全要素、低成本、线上线下结合的增值服务,和创业企业一起加速成长,帮助创业企业创造价值”。

  “双创”扩散成果丰硕

  近两年时间,“双创”呈现扩散的态势。据隋振江介绍,以中关村创业大街为标志,现在已经形成的二百多家“双创”服务平台,既包括新型“双创”社区型平台,又包括各类专业平台、大学的创业平台、企业创业平台、国际企业创业平台,还有科研院所的创新平台,并且这些平台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300多家,“双创”辐射扩散全国。

  据了解,中关村每年新创办科技企业不断增加,以2014年和2015年比较,2014年中关村新设立科技类企业1.3万家,到2015年达到了2.4万家,而且技术创新上由互联网+商务模式的创新,进而向深度科技创新转变,在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智能制造、无人驾驶、新材料、新医药等领域不断延展。同时,国际国内互动性也越来越强。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海外机构进入到我国科技领域、实体经济领域的短板,从材料、医药,到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在位于中关村核心区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大楼,一种新型“众智”创业服务模式正在这里流行。赛福基因负责人余伟师表示,他们公司在北京只留管理人员,而将技术主力留在美国。公司人员虽然平时很少见面,却实现了互联网上的高度协作。如今,团队已经与北京肿瘤医院合作,针对胃肠间质瘤的耐药性分子机制这一难题展开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被称为“比哈佛大学还难进”的微软创投加速器对一定规模的创业公司提供多方位资源、指导,促其快速壮大。微软创投加速器负责人杜枫介绍,加速器三年来已为106个团队服务,“毕业”企业估值达234亿元人民币。

  “微软来挑项目,我们看技术、模式、团队、前景,指标很多,但都是在起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用,这刚好弥补了传统机制的短板。这种模式是促进成果转化与创业结合的又一种方式。”杜枫说。

  深化“双创”示范效应

  “双创”示范基地实施意见出台之后,北京,尤其中关村如何进一步推动“双创”的发展,持续全国范围内的引领示范效应?隋振江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通过各项政策的进一步创新,精准落地,实现创新的进一步升级,通过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使“双创”加大创新的深度。

  虽然北京“双创”的程度很活跃,但是主要集中在中关村地区。“下一步随着首都功能的疏解,将进一步向卫星城、特色小镇扩散,向多领域扩散,从科技产品向城市管理、市民服务延伸。”隋振江说。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