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 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杭州之路

2016-04-22 09:50:00    来源:杭州网-杭州日报    

李忠 摄

  春风如酥、春雨绵绵,春日的江南,在春风春雨中洗去一冬的萧瑟,为接下来一整年的成长勃发集聚力量。

  温润的空气中,长江商学院背景的XY space、全国知名科技媒体36氪培育的氪空间、杭州最具格调的年轻艺术家和设计师集聚地选否空间、清华We-link(杭州)孵化基地等一批众创空间相继启动。

  主城南北、钱江两岸,特色鲜明、参差多态的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冒头、拔尖。目前,全市纳入统计的有81家众创空间,其中纳入国家孵化器管理体系的14家,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居省会城市第1位。它们所培育的创业项目,已经成为转型升级中的杭州经济新势力。

  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杭州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之后国务院批复的第10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互联网+”时代,杭州是一个筑梦的城市,迸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无限活力。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要求,这座城市正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为目标,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一基地四中心”和“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积极在跨境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人才集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互联网创业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努力建设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示范区、互联网大众创业集聚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全球电子商务引领区和信息经济国际竞争先导区,为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树立样本,为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供示范。

  积极探索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一直以来,杭州,都是改革开放的积极探索者和大胆实践者,民营经济改革创新的“试验田”。30多年来,在资源要素禀赋不足的情况下,创造了民营经济、新经济发展和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而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国内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态势下,创新,更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杭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在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关于杭州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堂”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陆续出台,助推杭州创新发展。而正在编制中的《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更是从顶层设计上给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明确了目标,规划了框架,设置了步骤。在这样的创业生态下,杭州绝不仅止于“天使之城”,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正在崛起之中。

  根据规划,到2020年,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6件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区域创新体系更加优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创新资源要素有效集聚,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创新效益大幅提升,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其中,电子商务、物联网、互联网等产业具有国际国内领先优势,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

  多园多点两个高新区如两翼效应叠加

  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将依托国家级高新区及浙江大学等创新源,多园多点,形成示范区的全市域布局。杭州将统筹优化示范区的功能布局,形成“一区十片,多园多点”的示范区空间格局。

  杭州高新区打造网络基础产业、物联网产业集群,建设“智慧e谷”;萧山临江高新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新能源与先进装备制造业;未来科技城、下城创新园着力发展国内、国际电子商务;青山湖科技城重点发展“两化”融合的高端装备制造;浙江大学科技园与西溪谷着力发展互联网金融;云栖小镇与中国美术学院科技园重点打造云计算创业基地;余杭省级高新区与海创园主攻医疗设备产业;城区科技园、孵化器建设创新创业基地,重点发展高技术服务业。

  这其中,杭州高新区与萧山临江高新区作为杭州的2个国家级高新区,是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块,示范区的建设给高新区带来了历史机遇。

  杭州高新区打通人才和资本要素,率先在浙江落地“中关村6+4”政策,借鉴学习中关村先进经验,其中首条,就“鼓励科技人员以股权、不动产、技术发明成果及其他形式的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科技型企业,对其转让非货币性资产所得应缴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一次性缴税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可在5年内分期缴纳……”之后,高新区企业挂牌新三板成为“浙江之最”。

  在临江高新区,着手进行了人事制度、行政审批、综合执法三大创新改革,并开展税收政策的先行先试。同时,注重招才引智,加快完善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机制,实施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为股权、期权等政策。加快建立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机制,营造科技、金融、产业一体化的生态环境,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金融支撑体系。

  承载科技与梦想,坚持特色与专注,两区差异化发展,合理分配资源,如鸟之两翼,形成“两区”建设的叠加效应,有力地推动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建设。

  跨界融合培育城西科创大走廊 成为引领全省创新发展的主引擎

  如果聊硅谷,永远离不开的是惠普和英特尔。那么谈起杭州创业,避不开的则是阿里巴巴。

  阿里之于杭州创业,绝不仅仅是渲染互联网氛围这么简单。带上“互联网+”,所有的行业都可能发生颠覆性变化。而这,正是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又一杭州特色。

  顺应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杭州将以跨界融合的应用模式创新为引领,以促进传统产业和互联网融合创新为突破口,发展壮大“互联网+”新产业新业态。而这,将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集中展现。

  正在规划中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初步确定将以浙江大学、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为核心,串珠成链,加快集聚一批高端创新资源,建设一批创新创业载体,使其成为引领全省创新发展的主引擎。

  不少归国创业的人士发现,这里的环境似曾相识——位于加利福尼亚的硅谷,以及位于波士顿的128号公路,这是美国两个科技创新中心。《硅谷之谜》书中写道:硅谷起源于一所大学(斯坦福)和一家公司(仙童)。那么在杭州,这两个名字会改写成: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都处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核心地位。

  阿里的影响力不言自明,而在创业创新上,浙大也有“中国的斯坦福”之誉。据2016年新发布的《浙大创业与创投白皮书》,“浙大系”的创业版图:现任A股上市公司董事长、总裁、总经理77人,共管理公司72家,管理市值8540.18亿元,平均市值120.28亿元。

  在这里,大学教授、科研人员乃至高校学生创办高科技企业,技术入股、公司兼职蔚然成风。未来,这里将引入新的招才引智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扶持体系,打造人尽其才、资尽其值的创新生态系统,促使各类创业创新要素共生互助、聚合裂变,释放更大的能量。

  跨境创新全力打造国际化创业生态系统

  2015年,杭州GDP达到10053亿元,成为全国第10个迈入万亿方阵的城市。2015年,杭州成功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入选中国十大创新生态城市。目前,杭州已集聚了100多家上市公司,诞生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华三通信等一批著名科技企业。以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杭州的优势产业。

  今年9月,G20峰会将在杭州召开,2022年,亚运会也将在杭州举办,在这样历史机遇面前,杭州更加坚持面向国际、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全球创新合作与竞争,集聚国际国内创新资源,提高示范区创新能力,全面推进开放创新。

  跨境创新将成为杭州打造“创新活力之城”的新方向。2014年底,杭州在硅谷设立了WESTLAKE VENTURES这一海外创新平台,通过跨境风险投资的模式,促进以硅谷为代表的世界先进科技创新项目与中国市场、资本、产业的对接。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杭州初步形成了以跨境风险投资促进“项目+人才”引进,推动创新创业国际化的创新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未来,杭州市将进一步加大跨境风险投资力度,引入国际顶尖投资机构成为合作伙伴,引进国际化的创投人才、理念、管理以及对成长企业的增值服务模式,搭建国际化孵化培育平台,引导和推动杭州市创新生态系统的国际化。同时,实施杭州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面向全球大力引进带着重大项目、带领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到2020年,引进2万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杭创新创业,建设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00个,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50万人。与此同时,杭州也将深化长三角科技合作和杭州都市圈的区域合作,搭建开放合作发展平台。开放、融合、创新、发展,杭州正朝着一条愈来愈清晰的登向创业高地的道路,启程进发。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