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业教育还需更多脑洞

2016-04-12 10:18:00    来源:青岛日报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对各高校在2016年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的一些目标要求。其中有一条提出,各高校要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专门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明确各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具体要求、实施路径。这意味着创业教育要由通识性教育向更专业、更个性的方向迈进。那么,驻青高校在这方面有哪些举措?大学生对新时期的创业教育还有怎样的需求?

  创业教育走向专业化个性化

  按照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要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专门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明确各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具体要求、实施路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驻青高校在这方面早有举措。

  中国海洋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11年开始,海大在各学院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专业选修课。该选修课分为四个模块,其中一个模块是创新创业模块,由本学院教师授课,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将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特点相融合。比如信息学院的创新创业选修课包括互联网+、大数据、APP开发等内容,工程学院的创新创业选修课包含机器人设计研发等热点内容。

  该负责人还介绍,除了专业选修课,海大还有“创行”慕课课程。慕课主要传授创业理论知识层面的内容,而线下课程包括课上课下两部分,课下部分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完成,课上部分则由老师针对学生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加以指导、解决。这样一来,创业教育就更具针对性、个性化。

  青岛农业大学则是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在日常专业课教学中融入相关创业案例,包括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借此使学生对本专业领域创业情况有更多了解。

  青岛农大学工部部长肖传强向记者介绍说,除了课堂教育,学校还设有创业导师团,每个学院都有老师加入,这些老师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同时对专业领域的创业较为了解、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创业导师团的导师会为相关专业学生开展创业讲座,同时对学生的具体创业项目进行指导。比如有一名学生针对阳台植物进行创业,但是对植物品种选择、市场供需情况等把握不准,导师就可以为其提供专业指导。

  肖传强告诉记者,各学院还有专门指导创业的辅导员,辅导员需要对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需求等情况有较为及时和全面的把握,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学生对专业化创业教育需求较大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及学生需求的融合度正在增强,那么学校的这些举措成效如何呢?

  海大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两个数据:涵盖创新创业模块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专业选修课平均一年有7000多名学生选修,而学校通过微信平台向学生发布的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该选修课的满意度为95.3%。该负责人说,无论是从选课人数还是从满意度来看,这门选修课都很受欢迎,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有了解创业的愿望,同时取得了一定收获。

  青岛农大学工部部长肖传强表示,更具专业化和针对性的创业教育让学生的创业项目技术含量更高、生命力更强。应学生需求,学校下一步将搭建创业互联网平台,将创业所需的导师资源、场地资源、创业团队资源等都整合其上,达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效果。“比如创业团队与团队之间可以更方便地建立合作,尤其是关联度较高的项目,可以找到更大发展空间,”他说。

  学生期待创业教育有更多脑洞

  对于新时期的创业教育,学生又有怎样的评价和需求呢?

  山东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级学生王子华,首先肯定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创业萌芽期能够发挥最直接的作用。正在读大四的王子华已经成立了3家公司,其中一家互联网公司来自他的“老本行”。以他的经验来看,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素质是会用资源,把为数不多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这就包括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及技术、老师的专业指导和经验指点、老师拥有的社会资源等。

  王子华认为,专业化的创业教育能够细化各专业创新创业方向,激发有意愿创业的学生往一个点上用力,同时为学生提供配套资源,这会让学生创业变得省力。不过他同时提出,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偏向性较强,容易有限制,而创新创业需要发散思维,这样才能把其他格局打开。所以他认为,创业教育立足专业的同时不应拘泥于专业,需要有更多“脑洞”。

  另外,在创业教育模式层面,王子华坦言,包括他在内的不少创业年轻人,对创业教育采取传统课堂模式比较抵触。因为这种授课相对大众,缺乏层次感和个性化,对真正着手创业的人作用较为有限。他们更偏爱“非传统模式”,包括头脑风暴、项目路演等。因此他认为在创业教育模式上还需有更多创新。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