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本”对接“资本”:成都双创平台炼成记

2016-03-15 08:32:00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丁舟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成都这座拥有2300年历史的城市,以革新的姿态刷新着它的生命力与城市定位——是宜居宜人之都,更是创新创业之城。

  忽如一夜春风来,是什么力量让全世界的人才、科技、资本纷纷聚焦成都?累累硕果的背后,一个个实现“知本”和“资本”有效对接的双创平台与活动,已成为介绍这座城市创业行动的最好名片。

  2015年2月8日,首场服务于创业者的交流活动“创业天府·菁蓉汇”在成都拉开帷幕,成都的创业者们从此不再孤单:这一年,投资人、企业家、政府、学术界与他们站在一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创客们欣然成为“蓉漂”,来成都创业,因为这里有优质的创业环境与视野。

  365天,作为“创业天府”行动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菁蓉汇”,像青春少年,飞速成长。“科创通”创业服务平台的形式日益丰满,全方位满足创业者的需求;高校与地方联动,“环高校知识经济圈”构建起了贯通“政产学研用”的科技创新体系;首个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落地成都,全球创业资源汇集于此。

  这场关于创新创业的城市行动,也让成都经济转型升级驶入轨道。紧随“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的深入推进,站在“万亿级城市”新起点上的成都,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和改革红利,正在完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布局。

  平台初生 创业者的脑袋对接有钱人的口袋

  站上“菁蓉汇”舞台,从而“一站成名”,“90后”创业者陈俊宇至今庆幸把握住了机会。一年前,作为“创业天府·菁蓉汇”创业梦想秀的首场路演项目,陈俊宇和团队创业的项目“实习僧”脱颖而出,获得了五位投资大佬的点赞,在路演项目中夺魁。

  一年之后的今天,陈俊宇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习僧”现已实现Pre-A轮融资,用户数已达到50万,翻了近两倍。

  类似的“一站成名”故事,在此后的一年中陆续上演。不可否认,这得益于一个叫“菁蓉汇”的平台。

  2015年2月,成都火速接过“创业中国”第二棒,启动“创业天府”行动。《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将形成一套完善的全域创业支撑体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成都市科技局了解到,“菁蓉汇”是“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菁蓉汇”瞄准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人群,如今已成为年轻人的节日。

  地处西部,怀揣创业梦想的创客们苦于资金难寻。而“菁蓉汇”就是一个由政府搭建的,让有钱人的口袋与创业者的脑袋无缝对接的平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2015年2月首场活动以来,“菁蓉汇”已举办主体活动15场、系列活动70余场,并走进了硅谷和中关村,近300家创投机构、超6000家创业企业及团队、逾万名青年大学生及创业者参与互动。现在已进入针对产业领域的专场活动阶段,先后举办文创、农业、汽车、旅游等专场活动,积极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和打造未来科技产业。

  为了最大程度地激发青年大学生、高校的创新能力,成都提出了建立“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策略。

  就像美国硅谷以斯坦福大学为中心、英国剑桥科技园以剑桥大学为中心发展起来一样,作为成都首批“环高校知识经济圈”试点之一的环电子科大知识经济圈,依托和发挥电子科大的学科和人才优势,以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确定了电子信息研发服务业、创意与商贸服务等产业集群和方向,成果斐然。

  平台效应 资本市场“活水”汇流蓉城

  在“菁蓉汇”启幕以来的第90天,2015年5月9日,西南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博导永远,带来快速诊断病毒的“分子键裂型生物传感器项目”,当场一举获得了15位投资人超过1.15亿元的投资意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围观”过一次次“菁蓉汇”,发现这种尖端科技的项目越来越多,“高大上”成为“菁蓉汇”蝶变关键词。

  此外,双创火种还点燃了国际热情。“菁蓉汇”很快走进美国,召开了波士顿生物专场。期间,诺贝尔奖得主、生物医疗界的国际大咖杰克·邵斯达克与成都高新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在成都建立“邵斯达克成都高新实验室”和“大核酸产业技术研究院”。

  “对成都而言,我并不陌生,几个月前,我刚去过成都,见证过成都创新创业的热度。”杰克·邵斯达克说。

  高端产业因“菁蓉汇”而落户成都,各路资本更是闻风而动。

  “资本是流通的,资本市场看到了投资成都企业会赚钱,就都会来。成都就会由人才、技术的聚集地,变为资本和财富的聚集地。”成都德同银科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李农满怀信心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成都经济的转型升级也会因此而动力十足。

  创新创业在成都星火燎原之际,成都的经济证券化水平也在提速。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成都发展完善的同时,又反过来推动了成都的创新创业浪潮,成都由此实现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蜕变。

  “归根到底,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推动创新创业。”成都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15年,成都全面启动经济证券化行动计划,资本市场实现迅猛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取得开门红,上市公司数量、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额等重要指标创历史最好成绩,资本市场融资额突破500亿元,同比增长325.26%,位居中西部第一。

  去年7月,阿里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报告,提出“中国硅谷”将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和成都六大创新创业城市。紧接着,《财富》杂志将成都列入“2015年中国十大创业城市”,并把成都的创客称之为“安逸的蓉漂”。

  “第二季”来了 成都登上创新创业国际舞台

  事实上,除了“菁蓉汇”以外,还有很多创业服务平台在默默撑起“蓉漂”们的天空。

  早在2014年,有着创业版“天猫商城”之称的“科创通”成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投资者、创业服务机构按照目录提示找项目,企业也可以在这里找融资、找场地、找相应的政策。

  “覆盖一家企业的全生命周期,任何相关服务都能从科创通上找到。”成都市科技局相关人士对记者称,“科创通里没有"红头文件",与创业相关的政策都用产品介绍的形式写出来,方便大家了解和使用。”

  截至2015年底,科创通已汇聚了10935家科技企业,500家科技服务机构,1703个服务产品。而这样一个有黏性的平台诞生的本身,就是成都市为了服务创新而作出的一次政务创新。“各地的科技部门来成都考察,必来学习科创通。”上述内部人士表示。

  一系列类似创业品牌活动、平台也在过去一年纷纷落成。

  2015年11月,成都举办全国首个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以下简称创交会),共开展“双创”生态峰会、高校高峰论坛、中欧创新集群合作对接、成都共识圆桌会等十大活动,达成《全球创新创业成都共识》。2686个创业项目参加,其中109个项目达成交易,交易总额53.2亿元。

  美国摩根山市(硅谷所在地)副市长玛丽莲·里布思在创交会上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硅谷非常看重与成都的合作,并专程来成都开设了美中硅谷协会的分支机构,也是硅谷开设在中国的第二个分支机构。

  “一座城市,能搭建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与全球创新创业的业界同行们交流,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创举、有意义的事情。”法国圣丹尼斯市市长白艺峰表示。

  目前,成都正争取国家支持,筹办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汇集全球创新创业项目、资金、技术要素交流合作。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人社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等已同意与四川作为联合主办单位,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国际化、国家级、成都牌、永久性”全球创新创业年度盛会。

  此外,新的创新创业高地也在成都雏形渐显。在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5000亩水域的兴隆湖畔,支撑创新的要素在这里涌动。成都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中,选了块73平方公里的宝地,以“创新为魂、科技立城”的理念,规划建设成都科学城。科研精英和科技巨头企业、院所纷纷入驻,环湖黄金口岸,没有一处地产项目,全部作为科研和文化用地。

  成都这座同时拥有得天独厚的创业条件和“性价比”很高的生活质量的城市,正成为创业者与资本扎根的不二选择。在新常态下,创新创业的基因凝聚成助推成都发展的新力量。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