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铭 两岸创客还有更大合作空间

2016-03-11 07:49:00    来源:新京报    

  陈德铭 全国政协委员、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新京报记者 赵亢 摄

  去年11月,“习马会”实现了自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今年又值台湾的政党轮替年,执政力量将发生变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促进两岸文教、科技等领域交流,加强两岸基层和青年交流。

  两岸关系始终是热词。

  作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到今年4月,陈德铭任职便已整整三年。

  谈及工作,陈德铭表示,与过去在公权力部门工作不同,海协会是一个授权的群众组织,新的职务对他而言是“全新的学习机会”。

  谈两岸关系

  “交往在九二共识下进行”

  新京报: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团审议的时候,再次阐明了两岸关系。你觉得讲话释放出哪些信号?

  陈德铭:习近平总书记5日所发表的涉台讲话,清晰阐明了大陆方面的底线,进一步强调了一贯的、明确的立场,在此关键时期,很有必要。讲话表达了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切和希望,并深信从长远观点出发,两岸关系还会继续发展,两岸人民定能够很好地深化合作。

  新京报:习马会之后,两岸关系有何变化?

  陈德铭:习马会是很了不起的。经过60多年,两岸领导人终于走到一起。习主席把我们的基本对台原则底线、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和愿望都说得很透彻了。这对我们的工作是极大的支持。今年虽然是台湾的政党轮替年,执政力量变化,我们对台的基本方针政策是不会变的。

  新京报:今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将发生变更,大陆方面的政策会不会变化?

  陈德铭: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的重点在于,不管岛内各方政治力量过去主张过什么,关键是两岸关系的现在和未来要在“九二共识”之下和平发展。大陆方面的态度是明确的、一贯的和鲜明的,不因岛内选举或更换执政党而改变。岛内各方政治力量都清楚。如何同我们呼应,这是他们应该慎重考虑的事情。

  至于未来台湾政党轮替,当然要看对方的态度如何。希望能够在一中的共识下继续服务于两岸的同胞。

  谈创新创业

  “我从小就是创客”

  新京报:对台湾的风土人情有什么感受?

  陈德铭:台湾和我们是同宗同族同文化,我感到很亲切。语言、文化都没有隔阂。我去年重点看了台湾的养生养老事业和创客事业。我觉得我们相互之间的合作和互补很有基础和余地。

  新京报:能举个例子吗?

  陈德铭:比如,台湾比我们早十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发展养老事业方面,台湾做得比我们要早。台湾最近也准备在这方面和北京合作,比如郭台铭的富士康集团最近和北京一个集团就签署了老年照护事业合作协议。

  新京报:台湾创客方面呢?

  陈德铭:台湾的青年创客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开放性,他们对于社区是开放的,任何社区的人都可以在特定时间去参与自己爱好的项目。

  台湾的青年创客和美国的一些互联网公司合作,在网上是互通互联的。同时,也和大陆的深圳、上海保持着沟通。我最近看了北京的一些活动中心,我想这方面也是可以有很多合作的。

  新京报:你如何理解创客精神?

  陈德铭:我从小就是创客。但那个时候不叫创客,叫搞电子、无线电、航模。现在的创客,青年人是主力,他们最有思想,最不受拘束。他们是创客本质精神的代表,把数字化和市场结合起来。

  但是根据国际的传统做法,中年人和老年人中的创客也很重要。中年人在有一定资金和长期工作积累以后,创业成功率比较高。老年人会有资金积累,也会从自己的爱好出发。所以老中青结合的,以青年为主的创业结构更适合我们的国情。不单单是创造产品占领市场,更重要的是用这个方法普及科普知识,让孩子在更小的时候就有自己的动手能力。

  新京报:两岸青年创客交流的情况怎样?

  陈德铭:大陆和台湾青年交往总体上开展得不错,希望范围更大一些,交流更深一些。先是交流,再是互访,然后一起工作,共同创业。自从在深圳建立首个两岸青年创业园区以来,类似的园区已在各地建立了30多个。台湾青年来到大陆共同创业,有的是在读的,有的已经毕业;有的是成群结队的,有的只身来闯。现在谈成果还早,但起码大家已经坐在一起进行研究了。

  谈经济交流

  “台湾也有补短的问题”

  新京报:你在海协会三年,有什么工作体会?

  陈德铭:海协会是一个授权的群众组织。这和我过去在公权力部门是不同的。海协会更多需要依靠大家来做事,需要依靠服务来提高自己的作用。另外,它还授权有洽谈和交流的功能。这个新职务对我而言是全新的学习机会,我也要依靠很多老同志和长期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事。

  新京报:平时你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陈德铭:我会侧重经济方面的工作,比如两岸的经济交流,特别是产业之间互动和结构调整背景下的互补方面。这和我之前的工作比较相关。

  新京报:和台湾在经济上有哪些合作?

  陈德铭:大陆在发展经济时,考虑了和台湾的交流合作。“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涉及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两岸之间如果技术可行、市场经过论证有效益、政治上没有障碍,是完全可以开展合作的。事实上台湾也有一个补短的问题,有些方面还很迫切。

  新京报:上个月,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再次敦促“两岸服贸协议”尽早生效实施,称倘不如此,“恐怕连晚集都赶不上了”。目前进展如何?

  陈德铭:两岸服务贸易协定已经谈判完成了,但是台湾那边提交到“立法院”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阻力。现在我们就静等他们的反应,如果他们不能通过,那么这个协议就搁置。如果能通过,就能生效,给两岸带来福祉。

  新京报:今年还会去台湾吗?

  陈德铭:那要看形势了。

  新京报:具体说呢?

  陈德铭:要看两岸新的政治基础能否达成一致。习主席说了这个形势,现在的台湾地区和我们之间的“两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交往还是正常的。至今还是一如既往,没有受到什么大的影响。接下来会怎样,我们还要看看。我希望能够有机会去台湾。 新京报记者 李丹丹

  “九二共识”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在香港商谈中,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公证书使用)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讨论。

  台方虽然同意两岸公证书使用是中国内部的事务,双方均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表达了谋求国家统一的愿望,但在文字表述方案上,两会很难达成一致。

  在会谈即将结束时,海基会代表拿出了他们的最后表述内容:“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惟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还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

  香港商谈结束后不久,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正式致函台湾海基会表示“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海协会的函后并附上了海基会最后提供的表述方案。

  12月3日,海基会回函海协会,对达成共识未表示异议。至此,关于一个中国原则表述问题的讨论,以形成双方相互接受的两段具体表述内容为结果而告一段落。 据新华网

编辑:吴晓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