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创业孵化器:创业者都哪去了?

2016-02-24 09:18:00    来源:时代周报    

私人创业孵化器:创业者都哪去了?

  时代周报记者 李兮言 发自广州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短短几年时间内,“双创”“孵化器”这些原本陌生的词汇,逐渐成为媒体的高频词。在全国范围内,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国家对“双创”的鼓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到创业当中。与之相伴的现象,是各类创业孵化器,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内呈爆发式增长。

  然而,与创业氛围依旧浓厚的势头相反,创业孵化器领域却繁荣不再。短短两年间,私营创业孵化器从群雄并起,遍地开花,迅速进入到行业“严冬”。2016年伊始,有媒体甚至认为,今年的孵化器行业将进入大洗牌阶段,或是最困难的一年。

  而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与创业直接相关的孵化器行业突然遇冷,实际上显示出,那些传统行业中的弊端,如企业之间的盲目效仿、低水平重复、恶性竞争等,正在降低创业创新的效率,成为行业发展热潮中的潜在暗流。

  泡沫

  尽管入行的时间只有四年,但“佰仟万”孵化器总经理杨川,已经属于广东较早一批运营私人孵化器的行业先行者。近几年来,创业孵化器行业在中国的潮起潮落,杨川是亲历者,也是见证人。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就已经存在“创业孵化器”。1987年中国诞生了第一家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但由于这类企业运营成本大,孵化器一直以政府经营为主,直到近几年来,进入孵化器行业的私人资本才开始愈来愈多。杨川从2012年起开始从事私营孵化器运营,此后他还被委托管理一些政府部门开设的孵化器。

  2014年是全国孵化器数量开始激增的时间节点。这一年,随着鼓励创业创新的政策和讲话不断出台,具有良好政治嗅觉的资本开始闻风而动,于是对创业孵化器的投入进入大幅增加阶段。杨川所在的城市广州,在国内以“务实”而出名,但即便在这座城市,2014年初开始,孵化器也开始大面积流行。

  在此之前,广州的孵化器数量并不算多。2003年,广州市孵化器数量11家,在孵企业526家;2011年,孵化器数量达到43家,在孵企业3881家。8年时间增长了32家。而到了2014年,广州市孵化器数量达到85家,在孵企业5344家,3年时间就增长了41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6家,省级孵化器8家,市级孵化器21家。

  2014年之前,杨川直接管理的几个孵化基地,每周都会举行珠三角的创业者交流培训活动,几乎每场活动都爆满。但这一景象只持续到2014年上半年。2014年中,由于创业孵化器数量突然激增,各类型的创业活动也随之增加。到了2015年,网络上曾有人统计,仅在广州,最高峰的时期,每个周末的创业活动就能达到一百多场。但进入孵化器的创业者数量远远跟不上孵化器的增速,这导致很多活动的参与人数寥寥无几,“两位数都不到”的活动经常可见。“为了掩饰,大家美其名曰做精品活动,无需人多,重点是效果。”杨川在其公众号上如是写道。因为对行业的了解,杨川在这次孵化器泡沫甫一出现时,便已经警觉,果断停止举办各类活动。

  据统计,2015年全国新登记企业每天超过1.2万户,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登记企业24万户,同比增长63.9%。截至2015年底,中国共有各类众创空间2300多个,各类科技孵化器超过2500家。而在2015年之前,28年来的孵化器数量总计还不到1600家。

  关系倒挂

  孵化器的数量增多,创业者与孵化器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甚至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关系倒挂。2014年下半年开始,杨川接触的很多创业者变得“一点都不踏实了”。创业者开始会向孵化器运营方提出入驻条件和要求。一些创业者会要求孵化器帮自己拿到天使投资,还有一些创业团队则是专门为政策补贴而成立,他们要求孵化器帮忙申请各类补贴。“为什么孵化器企业会这么‘宠爱’创业者?因为大家都需要收集项目的渠道,为了这个渠道,大家就会用优惠条件来吸引这些人。”杨川写道。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