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 今年将实施十大工程

2016-02-24 09:01:00    来源:成都商报    

  

  产业融合转型升级工程

  川菜调味品 将出台产业路线图

  机器人、信息安全、川菜调味品、茶叶、蔬菜产业等将相继出台技术路线图。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培训工作,普及和推广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理念和方法,提高路线图对招才引智、产业管理、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的“导航”功能。

  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承接高校重大科技成果,联合高校及相关企业共同实施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重大项目,突破关键核心产业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全年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100项以上,创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个以上。按照“独立成市”原则,规划建设温江国际医学城、轨道交通产业园、菁蓉大数据创业基地等一批独立成片、产业清晰、产城相融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加快培育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精密机械、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等千亿产业集群。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以上。制定出台科技服务业发展规划,重点在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领域提升科技服务业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支撑能力。

  

  科技金融创新工程

  推动设立成都股权众筹交易所

  2016年,成都将完善创业首投引导机制、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完善“股权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争取设立科技金融机构、完善科技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等。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参与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发展。

  推动设立成都股权众筹交易所,拓展科技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及集合债券等私募债,积极支持科技型企业发行“双创双高”债券。

  争取设立为科技型企业服务的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服务团队。推动设立小微证券公司、科技保险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大力发展融资租赁、消费金融和第三方支付等机构。争取开展科技担保、科技小贷、再担保公司试点。

  

  知识产权强市工程

  实现发明专利年增长10%以上

  2016年,成都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知识产权综合执法能力建设,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建立健全成都专利侵权判定专家库。完善成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在区(市)县工作站点和工作机制建设,畅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渠道。

  选择1-2个专利关联度较高的重点产业,组织开展产业发展、专利分布分析,导航产业结构优化、企业引进培育、技术协同创新、人才引进培育、专利协同运用,加速培育专利密集产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增强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加快重点行业、企业专利数据库建设,形成一批高质量的专利、标准、商标和版权,实现发明专利年增长10%以上。积极开展“国家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工作,全年达标企业20家以上。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试点,探索设立成都知识产权交易所,完善知识产权评估、质押、托管、流转、变现机制。

  

  制度创新保障工程

  70%以上收益归科研人员

  “全国规定不少于50%的收益归科研人员,成都是不少于70%。”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科技体制改革新形势新要求,成都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校院地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新十条”。推动在蓉高校院所出台职务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三权改革”政策措施,提高对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奖励或股权激励比例。支持在蓉高校探索建立管理、技术“双通道”晋升制度。支持西南交大深入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试验,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对知识产权的分割确权和共同申请,力争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方面形成可推广复制的经验。

  提升环高校成果转化区水平。鼓励在蓉高校院所与所在区(市)县共同打造创新创业群落,重点推进环川大创新创业“三带四区一城”、电子科大“一校一带”、环交大智慧城、“环西南财大财经硅谷”建设。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