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下创新心愿 守望共赢明天

2016-02-04 10:42:00    来源:人民政协报    

  日历翻开新的一页,在过去的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兴起,波澜壮阔。在此背景下,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曾表示,在科学、创新和技术这三个主要领域上,2015年应该说是香港的启动之年;乘着创新创业的风帆,澳门提出建设国际旅游休闲之都的五年规划;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则涌现出归国创业的热潮。

  一颗中国心,一样家国情。跨入新的一年,2016年,如何融入祖国发展的脉搏,港澳同胞以及华侨华人对创新创业又有怎样的期待?

  全国政协常委、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主席杨俊文:

  关键要看青年一代的心态

  澳门当前总体经济进入调整期,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正好是思考澳门未来路向的好时机,全国政协常委、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主席杨俊文正因此而忙碌着,做规划出方案。

  “国家在未来五年创新发展驱动下,必定为澳门创造更多实质的机遇,澳门该如何将‘一个中心’、‘一个平台’的发展与国家战略有机结合,以合作带领澳门居民融入国家的全新发展大局,从而寻求更大的商机成为重要的思考议题。”杨俊文说,“一带一路”战略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核心,澳门特区通过自身优势,做好联系葡语系国家的工作,相信“一带一路”和自贸区都能够为澳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强化澳门竞争力。

  青年是未来,作为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主席,杨俊文组织扶助中小企业十多年,他认为,创业创新在澳门的土壤能否成功,关键要看青年一代的心态,要看青年对“创业精神”如何体会和践行。

  过去几年,澳门“一飞冲天”式的经济带动良好的就业环境,社会已达到全民就业。高起点的月薪、稳定的工作环境在市场上比比皆是,在这个前提下,“下海创业”在很多青年一代看来是个相对冒险的选择。“近一两年,无论是国家政策和特区政府都大力推动创新创业,社会创业氛围的确较以往浓厚,但结合数年前政府积极推动文创产业发展一起思考,我仍感觉到澳门青年的创业是比较‘业余’的。”对此,杨俊文觉得有点遗憾。他说,在创业心态上,青年人用“正职以外做一门生意”的心态做创业不在少数,业余兼顾的多,全身心投入的少。

  前几年,澳门政府在创业创新工作上做了不少基础资源投入,包括设立创业援助计划、中小企业支持计划、文创产业基金等。但杨俊文认为,还稍显缺乏教会、教懂青年如何实践创业计划、以新的高度思考商业格局的训练。

  “澳门的年轻人中,也多数愿意走安全平坦的大路,少尝试‘另辟蹊径’看不一样的风景。”杨俊文说,这反映在创业个案上,咖啡店、时装店一类的服务行业占很大比重:2015首季创业高峰时,几乎每两天在澳门就出现一间新的咖啡店,反观一些创新性高的创业个案只占很少的比例。值得一提的是,澳门亦有一些青年人十分希望在互联网方面发展事业,但遗憾澳门的互联网基建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数年前,在全国政协何厚铧副主席的推动下,澳门设立了上海青年人才学习实践计划,每年选派30名澳门青年赴上海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到公共部门实习,为澳门青年人才提供培训的平台。杨俊文表示,这个计划在推行以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希望未来能争取到与更多的省市合作,让澳门青年走出去,争取更多学习的机会。

  未来,杨俊文认为,特区政府需要考虑如何在实际操作上帮助青年人激发更多具有新意的创业思维、开拓他们的国际视野,在创业实践中协助他们解决困难,以真正培育宝贵的创业精神。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浸会大学原校长陈新滋:

  香港科技创新要依靠祖国

  刚刚过去的2015年,有媒体称为香港科技创新启动之年,就在2015年底,香港创新及科技局、香港科学院(以下简称“港科院”)相继成立。香港对于科技创新的极大重视,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浸会大学原校长陈新滋深以为然,并对此充满期待。

  作为港科院创院院士,陈新滋告诉记者,港科院的成立准备了十余年,去年终于成立,对于香港的科技创新来说,确实是一件特别的事,未来可以推动香港科技界与内地以及国际科技界的交流。但是港科院才刚起步,将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迫切需要各方面的支持。

  陈新滋一直关注香港科技发展。他说,其实,香港人对于科技创新,一直是很热衷的。尤其是在高校,虽然香港高校教授带的研究生不多,但发表论文的质量在全球排名却很靠前。他以浸会大学为例说,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给予的研究生仅二三百人,平均一个老师带不到一个研究生,但老师们热衷科研,做的项目常常很精细、很深入,有些老师做的项目拿到国际奖项,更有不少研究成果已经成功运用到工业生产中。

  “香港的科研成果要走出香港,始终要依靠祖国,与内地优势互补结合。”陈新滋举例说,内地很多企业老板是香港人,他们在内地投资,需要科技创新作为产业支撑。

  不久前,广受社会关注的“大疆无人机”就是香港与内地科技融合的成果。陈新滋介绍说,大疆由香港科技大学毕业生创立,第一部无人机是他们的毕业设计。在指导教授的支持下,汪滔和两位同学于2006年在深圳创办大疆,三年间销售业绩猛增80倍。目前该公司占据消费级无人机全球70%的市场份额。

  “不能把香港看成一座孤岛,香港不能故步自封,只有把香港和祖国内地紧密连在一起,香港的科技创新才有前途。”陈新滋说,香港可以利用其国际化资源,聘请外国专家,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科技,融合发展成最好的成果,但成果要利用得最好,一定要结合内地的优势资源,“单打独斗没有出路”。

  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陈新滋认为,在人类历史上,科技的影响一直十分重要。“科技影响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比如手机、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陈新滋说,科技不进步,就会被淘汰,所以,香港对于科技的重视是必要的。尤其是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香港应该抓住机遇,进一步提升香港的科技力量。

  去年7月,从香港浸会大学退休后,陈新滋受聘中山大学教授。不久前,他捐资中山大学药学院成立奖学金,鼓励学生创业创新。

  “无论对个人,对香港,对祖国,创业创新精神都是十分重要的,希望学生们勇敢地走创新创业的道路。”陈新滋说,“随着香港社会对科技的重视,会有越来越多像大疆这样的企业出现。”对于2016年,陈新滋充满期待,他表示,香港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国际城市,港科院应该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搭建一个科技交流的平台,既沟通国际科技界,又促进香港与内地的强强联合。“对此,我拭目以待。”

  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科技创新委员会主席赵涛:

  为“万侨创新”提供平台

  临近年根儿,忙碌是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科技创新委员会(以下简称“科创会”)主席、步长集团董事长赵涛的常态。

  辞旧迎新的时候,作为“科创会”首任主席,2016年,他满怀期待。正是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科创会得以成立。赵涛希望,2016年,广大侨商和科技人士抓住“十三五”机遇回国创业,科创会将为海外华侨华人,尤其是年轻学者回国创新创业提供平台,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才华。

  跨越发展靠科技,独占先机凭创新。这是赵涛从零开始走到今天的行动指南,也是步长集团的发展理念。多年来,赵涛对创新创业始终有着一份独特的理解。他认为,企业家的冒险精神不能盲目,要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更多的是创新。

  24年前,赵涛与父亲赵步长一起赴新加坡出席“中医与针灸走向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主办方安排赵涛现场针灸治疗,短短30分钟,赵涛竟让瘫痪6年的患者站了起来。此事轰动了新加坡,媒体送给赵涛“中国神医”的赞誉。而在事情的背后,赵涛坦言,那是对10位病人精密的检查与分析后,把最有可能治愈的病人挑了出来,才确保了一举成功。

  事后,新加坡官方留他在新加坡开展心脑血管病康复的研究。在新加坡,赵涛用医术在三个月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就在一切顺风顺水之时,1993年8月,赵涛选择回国创业,把国外赚到的钱拿回来和父亲一起下海创业,注册了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外资),就是今天的步长集团。

  “我喜欢折腾,这种折腾的理念一直贯穿在步长。”赵涛说,23年来,步长制药在科技创新方面积极探索,一直本着科学的态度,用现代西医的临床标准来证明中医药的疗效。目前,企业98%的销售收入来自于自主创新的独家专利产品,在创新推动下,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短短三年,步长制药从500万元的销售额飞跃到4亿元,而到21世纪初达到近百亿元,累计给国家纳税超过140亿元。

  作为侨商,在创业取得成功的同时,赵涛一直关注着侨胞的创业,尤其是在科技创新领域,自“侨梦苑”项目启动以来,他多次跟随国务院侨办赴各地考察。

  “未来五年,创新将摆在中国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将蓬勃发展。”赵涛说,“侨梦苑”要发挥独特的科技与产业资源优势,不仅要做成实体平台,还要搭建互联网虚拟平台,向立志创新创业的侨界科技人士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做成侨界高科技创业的乐土。

  中国正迎来海外专业人士回国创新创业的热潮,这个过程是由“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蜕变。赵涛认为,科创会要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这种蜕变,比如设立侨商科技创新基金,服务创业的科技人才;比如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把老一辈侨商在资金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优势,与新侨商的科技创新能力对接起来,促进共同发展。“未来,科创会要真正为‘万侨创新’提供平台,让海外华侨华人实现自身事业发展的同时,助推中国经济创新发展。”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