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如何看待创新创业的大环境

2016-02-03 10:01: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8日应约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通电话,就世界和中国经济金融形势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的发展要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亿万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调动起来,使新的发展动能不断壮大,传统动能得到改造和提升,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去年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地方和高校要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那么,如何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日前在上海浦东新区川沙新镇举行的 “川沙新镇杯”首届全国智慧人才创业大赛总决赛上,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主任、南京大学教授钱志新就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以及如何更好创新创业发表观点。

  钱志新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4次大的创业热潮。第一次始于1984年,城市个体户和乡镇企业迎来了创业高潮。第二次始于1992年,大部分体制内的人才到体制外创业,如柳传志、任正非等人创业,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第三次始于2000年,是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带来的创业热潮,如马云、马化腾、张朝阳等IT大佬。第四次始于2015年热议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客”涉及各行各业,层出不穷。

  “在以上四次创业热潮中,第四次的规模和影响最大。”钱志新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些项目水平很高,且很多是新兴产业,代表了我国未来整个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创新创业的外部环境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首先,创新创业的集聚化程度提高。创新创业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成千上万的人聚集起来,打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例如,深圳、杭州等地的“创客”聚集度较高,聚集度高了,有了相互的交流和互动,知识、经验、资源、资金等得到共享,创业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升。

  其次,创新创业的社会化程度提高。现在的创新创业不仅是“创客”的事,政府、社会等都参与进来帮扶,例如,社会第三方专业服务公司为创客提供的资源、人力等方面的服务。“整个社会的生态系统都帮助创客进行创业,尤其是大量的创投和风投企业,为创业者注入新活力。”钱志新说,众筹是新的资本力量,创客们不仅仅可以众筹资金,还可以众筹商业模式、众筹生产能力、众筹销售团队等,整个产业链都可以众筹。

  再次,创新创业的国际化程度提高。例如,深圳等地区的创业公司很多都是国际化的,即,通过美国硅谷提供原始创新和应用创新,也有欧盟国家的一些孵化器如何与中国的孵化器对接,当前是以大开放的理念进行创业。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层面,钱志新认为,首先应从创新的来源进行分析,其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来自于需求。市场需求拉动创新,不断创新满足各种需求;二是来自问题。问题矛盾推动创新,通过创新解决各种问题。在特殊情况下,供给也可以促进创新,创造新的供给,实现创新。另外,在创新的动力上,一是目标型创新,主要是按照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针对性很强;二是兴趣型创新,主要是按照个人兴趣爱好进行创新,这类创新往往更具有突破性,也更为可贵。

  其次,从创业要素上分析,创业主要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创业心态,最宝贵的是要有创业激情;二是创业资源,一般来说,应有最基本的人、财、物保障;三是创业能力,建设创业团队,具有组织和管理团队的能力。以上三者是一个体系,必须融为一体。

  此外,钱志新表示,社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应该抱有积极态度。需要注意的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着眼点不仅是项目,更大的战略意义在于培育新生代企业家。大学生创业的着力点不在于成功,更重要的是经历和成长。通过创业进行历练,得到成长,锻炼能力。“我相信,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在10年以后的成长表现肯定是不一样的。”钱志新表示,创新创业是成长的有利条件。创新是试错的过程,试错是创新的必由之路,大学生创新创业最重要的是积累经验,为以后的成功铺垫道路。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