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需走向“制造实现”

2016-02-02 10:06:00    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记者 邹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正蓬勃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本次两会分组讨论中,有政协委员却提出创业“冷思考”:在这股席卷全国的创业浪潮中,存在一些“泡沫”,而“众创空间”虽遍地开花,却出现同质化、协作不足等问题。委员们认为,这股创业潮不仅要有阵阵春雷声,更要有绵绵春雨落,在政府打造的良好“温床”中,逐渐走向“制造实现”,走向创业成功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创新创业的“温床”

  “创新创业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为鼓励吸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必须帮助创业者降低创业成本,唯有如此,才能鼓励更多人创新创业。”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委员表示,目前,深圳已成为全国创业氛围最浓、创新能力最强、品牌影响力最大的创新创业核心领军城市之一。而创新创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便是孵化器和创业服务机构,为创新创业打造一个良好的“温床”,能为创新创业团队和项目整合产业资源,提供技术、资金、场地、供应链等多方面的服务。

  “初创期的小微企业和快速成长企业,一般来说规模相对较小,业务尚在拓展中,对于租金减免的需求突出。”厉伟委员建议,在对企业进行政策补贴时,应进行差异化、针对性的设定,分级分类配置减免额度,以租赁面积作为目标进行界定,向更需要扶持的小微企业倾斜。

  朱舜华委员认为,建设孵化器,减免租金,对打造创新创业“温床”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也存在受惠面相对较窄、效率较低、监管困难、权力寻租等一系列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未能解决企业设立后面临的经营困难,不能充分发挥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我们的政策不仅应鼓励创业,更应鼓励企业家把企业发展、壮大起来,企业有了资金后盾才有余力投入更多资源在创新上面”。他建议,应实施减税政策或者财税手段,来减轻初创企业的税费负担。

  “优中选优”带来产业发展

  “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是经济活力的不竭动力,但同时,已形成上下游产业带动和集聚效应的大企业,才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车汉澍委员表示,深圳自改革创新30多年以来,累积形成了独领全国的创新环境日渐显现出集聚效应,越来越多的项目从海内外涌来,渴望在深圳落户。项目越来越多、人口越来越多,道路便会越来越挤,空间局促资源紧张,今天的深圳必须“挑肥拣瘦”、“优中选优”。

  2015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85亿元,其中,华为一家就贡献了5.5%。车汉澍委员认为,深圳的发展只靠一家华为是远远不够的,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作用,GDP的增加值,税收等,都需要成功的大产业来带动。深圳已到了一个新的产业发展选择阶段。“不一定什么都要有,但一定要有大而强的产业!”车汉澍、林洺锋等委员们认为,不断引进新项目以增添新的经济增长点是重要的,但同时,对于已形成规模和效益的项目不间断地扶持,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则更为重要。

  对于高新科技企业来说,高和新都是阶段性的,是需要不断迭代和更新的,需要不断的投入、不断的升级才能持续发展,但这样的投入又不是风险资本所热衷的。因此,它们更需要措施、政策,来对能带动效应的大产业基地倾斜,向能够与他们相配套的产业倾斜。“大型企业不能仅仅以规模来论,深圳需要重点去扶持若干个高新产业的龙头,来作为深圳产业发展坚实的基础”。

  “制造实现”打造生态闭环

  “目前就区域产业优势而言,北京易于融资、深圳更便于产品实现,深圳的产业优势使很多海外甚至硅谷的创客团队来寻找产品实现资源。”张耀华委员认为,经过半年多的发展,全市范围的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很少有立足于深圳的制造和设计优势的空间,尤其是定位为帮助创客“实现”产品的空间基本没有。

  “目前,‘双创’存在很多泡沫,很多人是为了做一个众创空间而去做众创空间。”朱舜华委员同样认为,众创空间爆发的背后,存在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等问题。因此,需要整合平台资源,通过高端+低端平台、综合平台+专业平台的方式来化解这些“泡沫”。

  朱舜华、厉伟等委员们表示,目前,深圳虽有近百家创客空间和数以万计的制造工厂,但现实中愿意支持创客产品实现过程的却几乎没有。“建设‘深圳湾科技生态园创新展示交易广场’,对打造‘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打造深圳的创业生态闭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深圳湾创业广场和深圳湾软件园的配套项目,能够打造一个面向全球的创新创意产品展示平台、交易平台和投资平台,为所有创客的创新创意产品提供成熟的市场、渠道、供应链解决方案,打通走向创业成功的“最后一公里”。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