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动创新 改革助力创业

2016-01-26 09:33:00    来源:江苏法制报    

  原标题:科技推动创新 改革助力创业

  □李智军 陆忠平

  2016年,十三五规划蓝图渐次展开。在回望刚刚过去十二五的成绩时,先来看这份来自南京市江宁区科技局的报告单:在科技创业家培育计划方面,去年底累计获批科技创业家30名,提前完成目标任务,位列南京市各区第一;拥有各类研发机构总数达419家,其中省级以上74家,研发中心总数居全市首位。在科技创新创业多项指标上,江宁区都在全市拿下头名;在全省范围看,该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年均增长20%,2015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可突破200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5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预计可达64.2%,比“十一五”末上升5.2%。该成绩在全省同样居前列。放在全国范围内考察,成绩依旧傲人,江宁区分别被科技部表彰和认定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火炬江宁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通信与网络、生物医药四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其中智能电网产业先后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五年里付出的辛劳和汗水只是无法浓缩成一段话,要全面立体地展现江宁区在十二五规划中的工作,还得多用些篇幅来细细描述江宁区科技局在1800多个日夜里如何做到“国家有位次,省市居前列”的。

  创新顶梁柱

  创业促创新

  自2011年以来,江宁区科技局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及各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业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更加紧密。

  这几年,江宁区年均立项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20项以上,累计争取上级扶持经费6亿多元,年均项目立项数和争取经费额度均列全市各区第一;到2014年底累计获批科技创业家30名,提前完成目标任务,位列全市各区第一;全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快速发展,新增各类研发机构272家,其中今年新增78家,拥有各类研发机构总数达419家,其中省级以上74家,研发中心总数指标还是居南京市首位。

  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将达到3.5%,比“十一五”末上升0.7%。不仅如此,十二五期间,江宁区还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群,已基本形成智能电网、汽车、电子信息、新一代通信、智能制造、生命科学、航空海洋装备和软件研发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累计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0家,其中今年新增82家,目前全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24家,是“十一五”末的2.5倍多,占全市总数25%以上,位列全市各区之首。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年均增长20%,2015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可突破200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5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预计可达64.2%,比“十一五”末上升5.2个百分点,居全省前列。

  江宁区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火炬江宁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通信与网络、生物医药四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其中智能电网产业先后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拉动江宁经济发展的“顶梁柱”,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同时,围绕区域产业技术创新,以紫金“三区一园”为核心,加快构建众创空间,推动科技园区、科创载体由综合型向特色化、专业型、开放式转型。目前,全区经认定的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49家,其中省级以上26家,产业覆盖无线通信、软件与未来网络、生命科学、新材料、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建成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基地2家,在孵企业累计达1300家,其中高端人才创业团队项目286个,累计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等科技型企业195家,其中4家企业进入辅导期或成功上市。区域孵化能力跻身全国区县20强、江苏前三强,创新载体建设内涵品质不断提升。大力推动科技园区功能提档升级,无线谷、南京J6软件创意园成功创建江苏省文化科技产业园,江宁高新园被科技部授予“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

  知识产权大战略

  产学研融合发展

  江宁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区战略,大力开展“百企千人”培训,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产品,专利申请持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实现大幅提升。2015年专利申请量预计可达12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100件,专利授权量预计可达560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2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6件,是“十一五”末的1.5倍。全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及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实现年均增长分别达到30.1%、28.0%和34.2%、26.3%。专利各项指标连续5年领跑全市,位居全市第一。目前,年申请专利超50件企业达52家,超百件企业达18家。注重抓好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和示范创建工作,培育各类知识产权示范标准化管理企业和示范企业122家,获市级以上各类专利奖项298项,专利二次开发和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省知识产权局认定“省知识产权战略示范区”。

  同时,江宁区积极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和模式,依托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区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的科技型企业达60%以上,年均实施高端产学研合作项目120项以上。启动建设南京大学等5家大学科技园,筹建南京通信与网络等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与上海交大、厦门大学合作分别设立了江宁技术转移中心,组建了智能电网、生命科学、未来网络、节能环保四个技术(产业)创新联盟。与省教育厅合作共建了江苏(江宁)大学科教创新园,两部一省科教结合“南京通信与网络产业创新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成果,江宁开发区获批省通信与网络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南京工程学院“配电网智能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被省政府确定为首批培育建设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授予“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认定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拥抱大数据

  服务育“双创”

  2016年,大数据时代“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江宁区立足区域优势,瞄准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和人才综合改革试点,营造人才引领、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园区支撑的区域创业创新生态,构建多元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建成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对于未来,江宁区定下目标:到“十三五”期末,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7%,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5件,实现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要素集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能力提升“四个加速”。

  同时,江宁区也将强化服务应对时代的需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创新创业发展需求,建设区域性科技服务中心,建成国家级科技服务业标准化单位,打造科技服务集成运营商。到2020年,全区创业苗圃、创客空间等各类众创空间超过45家,其中,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30家,集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0家、500强研发机构数30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00家。众创空间内在孵企业(项目)达2000个,孵化毕业企业超过300家,其中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项目逾500个,创造社会就业岗位3万个以上。

  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政策协同,增强和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推进科教资源开放共享,为新形势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服务工作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到2020年,新增驻区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或成果转化基地8家,实施研发能力建设115工程,即:建设10家产业研究院、在规模以上企业设立100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支持中小型创新企业建设500家研发机构,实施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1000项。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技术水平高、成长性好的科技创业企业和科技创业家,努力孵育一批“双自型”科技“小巨人”,加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全区经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省民营科技企业等科技型累计达10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家,科技型上市企业累计达40家。全区发明专利申请量将达6000件。

  在“双创”的大潮里,江宁区制定实施“初创科技企业培育”计划,重点扶持80家左右技术水平高、成长性好的初创型科技创业企业。实施“小升高”计划,重点培育30家左右具有持续创新水平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实施“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计划,重点扶持一批在创业板、新三板资本市场上市的“小巨人”科技型企业。新建培育一批企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类型的重点研发平台,建立覆盖国家、省市和区级的企业研发机构的梯队体系。

  加强对创客空间、创新公社等新型孵化模式研究,加强对众创空间扶持,鼓励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社会组织等利用自身优势和闲置资产,建设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进一步深化园街联动发展战略,推动众创空间与开发园区、街道及新布局重点产业园区的联动发展,构建完善的创业孵化链条。探索试点建办分离机制,推进“孵化平台+天使投资”“孵化平台+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工程,鼓励区内现有政府主导创新创业载体引育一批国内外知名众创空间、加速器管理团队和高端管理人才。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