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创新创业大连市从何入手

2016-01-14 11:10:00    来源:半岛晨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飞速发展,但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不断深化,经济建设也逐渐从注重速度向注重质量转型。而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创新成为一个越来越核心的词汇,近些年来被不断地提及。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创业更高频率地出现在中央、地方的发展思路中,被视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

  在今年的两会上,创新、创业仍旧是代表、委员们讨论的主题。综合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基层干部和普通百姓的各个层面、各个角度的声音,我们试图勾勒在十三五、尤其是作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2016年,创新、创业对于大连经济、大连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会形成怎样的一种思路、氛围,乃至具体的呈现。

  定位:什么是新常态下的创新?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市长肖盛峰指出:“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提升。”这其中包含:完善“产学

  研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全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市人大代表、大连重工起重集团董事长宋甲晶认为:创新的必要性和核心作用对于现在的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现在堪比灵魂,这来源于市场

  竞争的异常激烈,不进则退。

  市人大代表、高新园区管委会主任靳国卫认为:创新是一种体系的建立,包括政策、人才、资本、综合配套、科技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协调。市人大代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赵作伟认为:早干是经验、晚干是包袱、不干将被淘汰。

  问题:多种因素影响大连“双创”

  在进入新常态后,大连社会经济出现了速度变化、结构转化、动力转化等一系列的普遍问题和矛盾,同时也存在思想观念、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体制机制等固有问题。在推动大连经济健康发展的思路上,众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提到目前大连在创新创业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人才

  民盟市委认为,目前本市有些院校成了创新学院,但相关的教材和师资力量较为匮乏。中学教育以考试升学为最终导向,不注重多样性的创造性、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得创造创新人才明显不足,有潜力的青年人才流失严重。

  市人大代表、大连融科储能董事长刘延辉表示,作为一个牵头制定国家储能产业行业标准的企业,目前我们也面临人才吸引的困难,企业需要高端人才来保持持续创新的能力,但实际上我们面临本地城市文化难以让高端人才融入的问题。

  资金

  民盟市委、民建市委认为,初创企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门槛高、融资成本高等金融问题,多数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间接融资,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发展落后,直接融资的“短板”成为创新创业企业发展壮大的掣肘因素。

  市人大代表、大连重工起重集团董事长宋甲晶表示,去年本市财政在科学技术支出10.06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0.4%,这还是不够的。目前的企业压力很大,有些企业很难在保证税收贡献的同时,拿出大量资金再进行技术创新。

  观念

  市政协委员刘立表示,与国内外先进城市比较,本市商业模式创新仍处于起步阶段,政府重技术创新、轻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的观念尚未改变。

  民盟市委认为,近两年,从国家到省市地方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活动,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但是办事流程繁琐、办事效率低的现象依然存在。同时,本市已经有多个创业孵化服务平台,但在模式、导师、资源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短板。如导师的孵化灵活性受局限、缺少公共技术平台、缺少专业化的科学管理体系和专业人才,以及在管理和培育上缺少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

  应用

  市人大代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赵作伟认为,大连还没有完全利用好自己的优势资源来发展创新、创业,比如对港口、旅游的创业资源利用还显不足。而在创新方面,大连如此多的高校资源,每年众多的科技成果仅仅存在于高校实验室中,甚至频繁吸引到外省投资者,但本地开发者却少有问津。

  方向:人才将成为创新的决定性因素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