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实行“12345”创新改革思路 打造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2015-12-18 10:09:0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17日讯(记者 陈淋)中共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对成都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提出了清晰定位,明确要求成都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12月3日至4日,中共成都市委召开了十二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和《中共成都市委关于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为全面解读成都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成都市将连续举办七场新闻发布会。12月17日下午,中共成都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举行。四川新闻网记者从会上获悉,此次全会明确提出成都市“十三五”时期三大奋斗目标,即: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初步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

  成都市委新闻发言人、市委副秘书长罗波表示,这三大奋斗目标,既是对我国和我省“十三五”发展目标的细化落实,又是对市委近年来治蓉兴蓉目标的延展深化。这三大奋斗目标,涵盖了民生改善、经济发展、城市地位等方面,是成都“十三五”任务使命在发展主轴上的梯次展开,既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既统筹兼顾又各有侧重,共同统一于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长远目标之下,是成都未来五年各项工作的总统揽和总牵引。

  未来五年

  城市形态由单中心城市向“双核共兴、一城多市”转型

  据了解,《建议》,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行统筹谋划,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推动新发展、实现新作为,对成都“十三五”发展的主要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

  成都市委政研室副主任、市委改革办副主任罗蓉介绍,未来五年,成都将集成用好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政策红利,深入实施“成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不断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领军城市、服务业核心城市,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罗蓉说道,成都也将统筹谋划市域空间、功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围绕推进大都市区建设,推进城市形态由单中心城市向“双核共兴、一城多市”转型;围绕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切实增强大都市区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围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文化之都建设,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补足短板中增强发展后劲。

  在绿色发展上,罗蓉介绍,成都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构建城乡生态体系、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推动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让蓝天常在、青山常驻、绿水常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未来五年,成都将大力实施“全域开放”战略。罗蓉表示,将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以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对内对外“双向开放”,优化开放环境、扩大产业开放,建设国际内陆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区域物流中心,建设国家级中韩创新创业园和中德、中法等重点国际产业园区,加快把成都打造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门户城市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未来五年,成都也将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通过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成都建设、高标准推进精准扶贫,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使全市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罗蓉说道。

  未来五年 将实行“12345”创新改革思路

  在综合考虑中央和省委赋予成都的重大任务,以及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创新驱动的重点和难点基础上,《决定》提出了“12345”的创新改革思路,“一个目标”:即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两个通道”:即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三大抓手”:即“创业天府”计划、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四大战略”:即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金融支撑、开放合作,“五大保障”:即组织、政策、法治、服务和舆论。

  成都市发改委总经济师曾明友介绍,在目标方面,提出了“两步走”目标:三年率先突破,重点围绕如期完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展开,在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个通道方面取得率先突破,在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金融支撑、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五年率先形成,围绕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发展新动力、产业新优势、双创新生态、开放新格局、人才新高地五个率先形成。

  在举措方面,提出了“八方面”措施。曾明友详细谈到,一是增强创新创业动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加大创新资源整合力度,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校院协作、社会参与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二是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打造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三是加快产业创新转型,推动产业迈上中高端水平。重点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优化提升、推动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四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知识产权与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五是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激发创新创业人才活力。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系统构建创新人才引育、激励和使用机制。六是实施金融支撑战略,增强创新创业金融支持。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各类金融工具协同支持创新创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七是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完善支持各类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的体制机制,提升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和水平。八是加快载体平台建设,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引擎。加快推进“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推动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先发展,高水平高起点规划建设成都科学城,积极推动各区市县发挥自身优势建设一批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形成“一区一城多点”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格局。

编辑:陈文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