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1 08:55:00 来源:深圳特区报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时殷殷嘱托:国家的强盛,归根结底必须依靠人才。中国要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三年来,靠人才集聚“起家”、因人才而兴的深圳,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断加大在人才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再造特区人才新优势。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张绪穆,这位南方科技大学重大药物绿色合成团队带头人,最近和他的团队一起收到了深圳的一份“厚礼”——无偿资助1500万元和股权投资1500万元。今年初才从美国“全职回国创业”的他之所以选择深圳作为落脚点,是“因为这座城市创新的特质”,和“为了吸引创新人才落户所付出的努力和诚意”。
如今,像张绪穆这样的创新创业型高端人才和团队,正源源不断从五湖四海结伴“飞”入鹏城——
去年底,深圳有专业技术人才128.1万,技能人才269万,科技研发人员31万。截至目前,聚集两院院士30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54人、国内高层次专业人才5493人、海外高层次人才1219人,累计引进留学人员近6万人。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时殷殷嘱托:国家的强盛,归根结底必须依靠人才。中国要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三年来,靠人才集聚“起家”、因人才而兴的深圳,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断加大在人才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再造特区人才新优势。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时殷殷嘱托:国家的强盛,归根结底必须依靠人才。中国要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三年来,靠人才集聚“起家”、因人才而兴的深圳,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断加大在人才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再造特区人才新优势。
用市场之手精心编织人才“生态系统”
“我们为什么选择深圳?我在美国硅谷很多年,对硅谷做过很多研究。同时我也在国内对很多城市做过比较,发现无论从人文环境、创业气氛,还是市场化程度,深圳与美国硅谷最像。”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专家、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团队领头人徐保民说。徐保民甚至预言——如果中国有硅谷出现,必定在深圳。他的话在回国的海外人才中颇具代表性。
良禽择木而栖。作为改革开放城市,“市场”二字不仅深嵌于深圳城市肌体,更成为吸引创新人才的关键词,为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提供了公平、开放的竞争环境,成为创新型人才最好的“锻造台”和“试金石”。而政府所要做的就是挥动市场“利斧”,斩断束缚人才的体制机制枷锁,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系统”:
——人才工作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制定实施深圳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提升“深圳质量”人才工作行动计划》,系统推进实施52项人才重大项目。
——人才引进政策进一步放开:组织实施国内高层次专业人才1+6文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以及积分制引进在职人才等政策,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
——人才认定和评价方式不断改革:推进人才评价市场化行业化,让“政府”从社会化人才评价主导角色中退出,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府部门承担的社会化职称评定职能全部向行业组织转移,共有30家行业组织承接了45个评委会组织工作。
——人才载体培育机制大胆创新:以市场化运作机制大力发展新型人才载体,以公助民办模式先后设立了华大基因研究院、光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创新机构,培育了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研发与产业化一体推进的特色源头创新平台。以光启研究院为例,短短5年,就从5名年轻海归人才的一个小团队,发展成为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超过300人的科研团队,申请发明专利超过2000件,授权近200件,创造了创新成果和人才集聚的“深圳速度”。
目前,深圳正在启动人才工作立法,进一步加强人才政策创新。市场之手加速大批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与涌动,激发出来的是深圳强盛的人才竞争活力。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时殷殷嘱托:国家的强盛,归根结底必须依靠人才。中国要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三年来,靠人才集聚“起家”、因人才而兴的深圳,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断加大在人才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再造特区人才新优势。
以开放之姿纳天下贤才“为我所用”
在全球创新创业圣地,美国硅谷70%以上的人才是外国族裔,海外人才红利突显。作为移民城市的深圳,在开发利用海外人才方面同样不遗余力,以“开放”之姿“纳天下贤才为我所用”。
为加快海外优势人才资源聚集,深圳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出台《海外高层次人才评审办法》,在采取直接以标准认定的方式外,增加评审方式认定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和项目,根据申请人的专业领域,聘请国内外顶尖专家进行评审,拓宽了人才引进渠道。至今,深圳引进“孔雀计划”人才1219人,其中A类90人,B类415人,C类714人;引进“孔雀计划”团队61个、团队资助资金累计达15亿元。
借鉴新加坡、迪拜等国家地区实行低税率政策吸引海外人才的做法,深圳在前海国家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出台了《前海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暂行办法》,对境外人才缴纳的个税超过15%的部分给予补贴。自去年实施了首批境外人才的认定和个税补贴后,今年又有71名境外人才获认定,并发放个税补贴2000万元,个人补贴最高额达168万元。
遍布深圳的17个留学人员创业园和7个产业园,更为海外人才在深创业提供良好的孵化服务,符合条件的留学人员初创企业还可获得政府15万-50万元的创业前期费用补贴。至今深圳已累计引进留学人员近6万人,并助推“海归经济”在深圳异军突起,截至2014年底,深圳留学回国人员企业总数达3300多家,其中年产值千万以上的企业有130多家,超亿元产值的逾30家。
今年年初,2014“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评选揭晓,深圳入选,排名仅次于上海、北京。在这个国内唯一完全由外籍人才参与评选,由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外国专家、“外专千人计划”专家等组成的专家评委团队评出的引才引智“中国城市榜”中,深圳已连续5年上榜,并连续2年跻身前三甲。
美国康奈尔大学前校长雷蒙为实现教育梦想而选择深圳,只身前来深圳创建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担任院长;英国资深银行家理查德·杰克逊经历了平安集团银行业务从无到有直至成长扩张的整个过程,早将深圳视为第二故乡,愿作深圳对外宣传的活“名片”;来自美国的原日立环球大中华区总裁德克·托马斯曾表示实在找不到离开深圳的理由……
正如雷蒙所说:“我的家就在深圳,这是我所知道的最了不起的城市之一……深圳在人才引进、推动创新和国际化方面起到了典范作用。”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时殷殷嘱托:国家的强盛,归根结底必须依靠人才。中国要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三年来,靠人才集聚“起家”、因人才而兴的深圳,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断加大在人才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再造特区人才新优势。
以服务之实营造安居乐业人才环境
杰出人才,免租入住200平方米左右住房,在深圳工作居住满10年,产权赠予个人;领军人才,可按150平方米的住房标准,免租入住3年……
安居方能乐业。深圳出台《关于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决定》,实施规模庞大的“人才安居工程”,从普通留学回国人员到海外高层次人才均可享受到租房补贴、购房补贴等不同程度的安居保障,为符合条件的各层次人才量身解决“住房难”问题。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累计发放人才安居住房补贴约13.4亿元,安排人才住房4.8万套,累计惠及约28万人才。
除了住房外,为了第一时间解决人才发展面临的医疗、子女就学等突出困难和问题,深圳正在搭建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立人才工作联络员和服务专员制度,在重点产业园区推广设立人才工作服务站;开辟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专窗,打造“专窗受理、专人转送、专人跟踪、专窗反馈”的服务模式,为人才提供出入境居留、入户、子女入学、创业扶持申报等22项服务申请,帮助人才解决具体问题;依托市科协设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国际创新驿站”,为海外人才来深创新创业提供前期落地服务;组建深圳市欧美同学会、深圳市高层次人才联谊会、深圳市金融人才协会等,搭建人才交流联系的平台……
又见孔雀东南飞。
今年,曾就职于新加坡科技局材料研究院的张新海,和其它4个来自欧洲、香港等不同地方的小伙伴们一起组成的“超宽频谱太赫兹波研发团队”作为“孔雀团队”被引进到深圳,并获得市政府1500万元的研发资助。张新海说:“深圳的创新创业环境非常好。我希望能借助深圳的创新创业环境,更快地把我们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
这是一位创新创业者的满满期望,更代表一座年轻城市的美好未来。
中英青年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启动2015-12-11 08:52:00
重庆渝台青年创客精英同盟:打造两岸文创产业高地2015-12-10 10:39:00
青海加快发展众创空间 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2015-12-10 10:16:00
创新创业成京津冀协同新热点2015-12-10 10:10:00
大邑县 打造“互联网+”平台 拓展创新创业空间2015-12-10 1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