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0 09:30:00 来源:浙江日报
编者按 “创新”已然成为时下最热的词汇之一。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教育改革,鼓励支持高校创办创业学院,大力支持地方高校加强应用型建设,提升高校引领创新、服务地方的能力。”创新靠人,而人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培育创新、推进创新的基础。
站在新的起跑点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我省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记者走进全省本科高校创业学院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的现场,试图从先行一步的高校中探寻创业学院应具备的模式和发展路径,使校企真正成为浑然一体的育人方,共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接班人。
本报讯
(记者 马悦 通讯员 武怡晗) 近日,全省本科高校创业学院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宁波大学举行,38所高校负责人等聚集一堂,共同探讨如何构建完善的创业创新体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近年来,我省在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不少成效。我省2012届至2014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自主创业率,分别达到4.42%、4.63%和5.02%,均高于全国平均值。
今年8月底,省教育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高校建设创业学院的意见》,提出在2016年3月底前,全省普通高校普遍建立创业学院,并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在完成专科两年、本科三年学习后,转入创业学院集中学习培养;同时,鼓励有条件的试点高校,探索将创业学院培养过程嵌入专业硕士培养过程,即四年本科、两年专业硕士进创业学院的“4+2”模式。
我省部分高校近年来依托与政府、企业、校友搭建的合作平台,开展不同类型的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新创业成果喜人:已有15年创业教育历程的温州大学,开发了《大学生创业基础》通识课程教材,建立包含50门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同时,开设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3+1”创业精英班,每年有600余名学生在校接受创业学习、实践;宁波大学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明确规定了每个学生必须修满4个创业创新学分才能毕业;浙江工商大学开设了创业实验班、创业微专业、创业双专业,打造全面的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今年10月,在教育部组织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浙江大学获总冠军和总成绩第一,宁波大学的“智能家居创业”项目获得全国总决赛金奖。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理念,把创新放在了首位和核心位置,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中提到要鼓励支持高校创办创业学院,提升高校引领创新、服务地方的能力。这些年,在培育创新创业人才上,全省各高校都做了许多工作,但与现实要求仍有较大差距。”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因此,建立建设创业学院,必须走与企业共建共享之路,要把改革作为突破口,并使之成为工作主线。
创业学院的建设尽管没有现成的模式,但与会代表们表示,我省高校建立建设创业学院,必须走与企业与用人单位共建共享之路。企业不仅能帮助学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还能帮助学生实现创新创业,全方位地开展合作,使企业与学校成为浑然一体的育人方,共同培养、培育具有企业家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
据了解,在建设创业学院的基础上,下一步,我省还将启动“创业导师培育工程”,建设省、校两级平台,开展创业导师培训。同时,建设创业导师数据库,实现创业导师教学资源共享,开展创业导师与创业学生对接活动,并将教师指导学生创业实践和创业项目等计入教师考核相应工作量。此外,还将启动“浙江省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每年对5万名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进行培训。
作者:马悦 武怡晗
加快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提供智力支持2015-12-10 09:25:00
归国创业 万侨创新2015-12-10 09:12:00
哈尔滨市全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程2015-12-10 09:08:00
集聚创新资源助推创业2015-12-10 09:02:00
麒麟两岸中小企业创新园:打造两岸青创前瞻示范区2015-12-09 1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