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8 10:25:00 来源:成都日报
成都是四川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城市。进入“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新阶段,成都如何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以全面创新改革为契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在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 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让问号的背后,有了对标目标与实现路径——成都将通过“三年率先突破”、“五年率先形成”的时间表,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关键词:
1个目标
“创新创业已经是成都的一张城市名片。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不仅有目标,还有三年、五年‘时间表’,目标、路径清晰。”大邑县委书记周道富有感而发。
三年率先突破,将“突破”些什么?据悉,我市将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基本完成中央确定的改革试验任务,集中破解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取得率先突破,在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金融支撑、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力争率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科技投入水平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明显加快,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
五年率先形成,将“形成”什么?我市将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引领型发展,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五年为期,发展新动力率先形成、产业新优势率先形成、“双创”新生态率先形成、人才新高地率先形成、开放新格局率先形成。
关键词:
2条通道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成都将打通“两个通道”——增强创新创业动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
“‘两条通道’直指成都建设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的‘转化’梗阻,从城市转型升级的顶层设计层面,‘两条通道’正是成都科技创新融入经济主阵地的破题之口。”市科技局副局长丁小斌分析道。
打通的第一个“通道”是增强创新创业动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在该方面,我市将通过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健全校院地技术创新联动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三大方面实现,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校院协作、社会参与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
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则是亟待破题的第二条“通道”。在此方面,成都将通过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搭建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培育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等三大方面实现,通过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促进军民优势资源双向流动、相互转化,建立健全军民融合的统筹协调机制,打造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关键词:
3大抓手
“刚刚闭幕的创交会上,金牛区启动位于金牛环交大智慧城核心区的菁蓉创业广场,清科集团、黑马、光谷咖啡等已入驻,我们谋划以项目为核心辐射带动环交大智慧城及周边区域发展。”在金牛区委副书记、区长唐华眼里,有着一幅远景图:到2020年,金牛创新创业载体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数量达到100个以上。
从“菁蓉汇”到“创交会”,成都“双创”名片已成为城市新的名片。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引擎,成都已确定三大抓手——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先发展、推动成都科学城突破发展。
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我市将打造一流创新创业平台,建立政府推动、社会行动的创业活动开展机制,常态化开展“创业天府·菁蓉汇”创业活动,提升菁蓉汇、菁蓉创享会、菁蓉训练营三大平台功能,高水平举办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等国内外知名创新创业活动,打造覆盖创新创业全要素、促进全球创新创业要素流动和成果交易的品牌性盛会。
“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先发展,高新区正大力推动招才引智,开展创新创业品牌活动,加速建设‘蓉创广场’等创业创新载体。”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范毅信心笃定。
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引擎,成都将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先发展,制定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开发管理、科技金融结合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推动成都科学城突破发展,我市将推动把成都科学城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范围和绵阳科技城政策覆盖范围,在成果转化、财政金融、人才引进等领域开展改革试验。
同时,推动多点竞相发展,以金牛环交大智慧城、武侯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郫县菁蓉创业小镇科技示范基地等创新驱动发展试点示范区为重点,加快形成层级分明、各具特色、互补衔接的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
加快产业创新转型,如何推动产业迈上中高端水平?我市将坚持优化存量与培育增量并举、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并重,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具体实施路径将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优化提升、推动现代农业集约发展,以及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关键词:
4大战略
“知识产权是国际创新语言,我们打造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的视野是‘国际’,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不仅强‘保护’,同时注重‘转化’,也就是深层次思考知识产权如何高效转化、如何提升国际化创新环境。”丁小斌分析道。根据《决定》,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我市将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试点,探索设立成都知识产权交易所,同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力度,推动设立成都知识产权法院。
创新创业,人才为先。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我市将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根据《决定》,我市将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对从事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等人员建立分类评价制度,积极探索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价人才机制。同时,推动开展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优秀留学生毕业后在蓉就业等试点。
实施金融支撑战略,我市将建立创新创业投资引导机制,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扩大创业投资风险补偿基金规模,建立早期创投奖励和风险补偿政策。同时,放宽创业投资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限制,扩大享受投资抵扣政策的创业投资企业范围。
实施开放合作战略,成都的视野,从成都到西部,再向全球;从成德绵“抱团”发展,到全球化协同创新。
建立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成都将加快构建以成都为核心的成德绵协同创新共同体,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发展等先行先试政策在成德绵共通共用。瞄准全球,成都将引进全球创新资源,规划建设国家级中韩创新创业园、中德产业园,加强中法成都生态园、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等重点国际产业园区建设,争创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规则体系。
关键词:
5大保障
“组织、政策、法治、服务、舆论保障等五大方面,构建了成都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的创新创业保障支撑。”市科协党组书记蔡晓军分析,我市将从五大保障方面,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强化组织保障,我市将把创新驱动发展摆在核心战略位置,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制,同时,建立市级层面的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领导小组,统筹资金、人力、政策等创新要素配置,系统部署推进改革试验工作。强化政策保障,我市将完善支持全面创新改革的政策体系,创新支持方式,拓宽支持范围,加强政策协同,支持和允许改革试验过程中试错、容错和纠错。强化法治保障,我市将推动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地方性法规建设,完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错免责制度,维护创新创业主体合法权益。强化服务保障,纵深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依法行政,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实行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管理,深化行政审批、商事制度等改革。强化舆论保障,让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创意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A
怎样才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引领型发展,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发展新动力率先形成。强化研究开发,全社会研究与开发费用(R&D)占比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高,经济增长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科技进步,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要素和投资拉动转向创新驱动;
——产业新优势率先形成,产业发展迈上中高端,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显著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企业和高端产业集群;
——“双创”新生态率先形成,建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搭建若干更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创新改革平台,形成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
——人才新高地率先形成,建立更具竞争力的人才聚集制度和更具灵活性的人才管理机制,形成导向鲜明、激励有效、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模式,人才结构更加优化,培育形成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开放新格局率先形成,建立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更加开放的创新创业政策、更加灵活的开放合作模式,有效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建设立足西部、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创新创业资源集散地,成为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和全球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B
建设“时间表”
三年率先突破
1、基本完成中央确定的改革试验任务
2、集中破解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
3、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取得率先突破
4、在知识产权、人才发展、金融支撑、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5、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6、力争率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7、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
8、科技投入水平大幅提高
9、科技成果转化明显加快
10、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
11、创新驱动发展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
五年率先形成
1、发展新动力率先形成
2、产业新优势率先形成
3、“双创”新生态率先形成
4、人才新高地率先形成
5、开放新格局率先形成
C
建设主要途径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成都将打通“两个通道”——增强创新创业动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
一、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
1、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2、健全校院地技术创新联动机制
3、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二、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
1、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
2、搭建军民融合创新平台
3、培育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D
产业升级
加快产业创新转型,推动产业迈上中高端水平
1、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2、推动服务业优化提升
3、推动现代农业集约发展
4、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E
四大战略
一、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1、完善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机制
2、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力度
二、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激发创新创业人才活力
1、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2、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3、促进人才自由合理流动
三、实施金融支撑战略,增强创新创业金融支持
1、建立创新创业投资引导机制
2、健全金融产品和服务机制
3、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四、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1、建立区域协同创新机制
2、积极引进全球创新资源
3、支持优势企业开放合作
F
平台建设
加快载体平台建设,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引擎
1、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
2、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先发展
3、推动成都科学城突破发展
4、推动多点竞相发展
G
五大保障
强化创新创业保障,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1、强化组织保障
2、强化政策保障
3、强化法治保障
4、强化服务保障
5、强化舆论保障
(特别报道组记者 缪琴 胡清 徐璨 杨彩华 侯初初 华露艳 王伶雅 李霞 李凌翌)
小额信贷:支持弱势群体创新创业2015-12-08 10:20:00
“飞”常成都 创业创新的新大本营2015-12-08 10:11:00
加快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提供智力支持2015-12-08 10:09:00
“众创龙岗”:创新创业者的“幸福家园”2015-12-08 10:07:00
湘南学院创新创业分享会点燃青年创业激情2015-12-08 09:40:00